摘要: 现代人对现代设计展厅的需求与期望是非常高的,在这个精神压力非常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现代设计展厅无疑是对现代人生活压力的释放。在参观展厅时,精神态度也会得到升华,设计来源于生活。由于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作境界,再考虑其设计的时候,它更强调的是一种舒适与实用,比较重视于追求材料与技术和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更有利于大家的观摩与展览。现代设计展厅展示活动,早已不再是一桌两椅,几块展板,死板被动的展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除策划、组织工作外,展会的形象设计也是展厅成功的关键。家具展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展示功能,是展示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几年不同种类的新型设计的兴起,为家具和展厅的设计带来了新型的感官体验。
由于历史原因,恭王府多数建筑原有的室内结构现已不存。为实现保持王府建筑群原貌完整,同时尽可能丰富参观内容的目的,自2008年全面开放以来,恭王府博物馆利用古建筑开辟了常设展、专题展、复原陈列以及临时展览等多类展厅,举办历史、文物、艺术等各种类型的展览,因而也得以对古建筑展厅的展览艺术设计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
2014年1月完成的“恭王府历史沿革展”工程,不仅是一项常设展览的设计制作,还包括对古建筑内部原有建筑文物的保护与展示,其设计理念和材料、工艺的应用较其它古建筑展厅均有较大突破,是将文物古建筑改造利用为展厅的一次比较全面的实践。
展览所在的葆光室原为恭亲王奕 的私人小客厅,正殿五间,东西耳房各三间,总使用面积241平方米。正殿屋顶脊檩保存有清中期苏式宋锦包袱彩画真迹,开放前作为办公用房时一直被纸糊顶棚遮挡,因而画面完整,色彩明丽依旧,在同类建筑彩画中十分罕见。为使观众欣赏到这一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性的珍贵文物,修缮时将顶棚拆除,恢复了原貌。然而,恭王府全面开放5年来,观众数量居高不下,彩画长期暴露在人员拥挤的空间中,色彩和质地都面临受损的威胁。地面原有金砖也因大量观众的持续踩踏出现多处碎裂,既损害古建原貌也不利于观众的观展安全。为确保文物安全并为观众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此次展览工程设计了专门的古建保护展示方案。
方案的主旨是在防尘、防潮、遮光等保护的同时兼顾彩画的展示。在室内搭建与原建筑不发生接触的独立支撑钢结构,其上铺装天花板、展墙和地面保护,形成盒子式结构,在钢结构与原建筑之间留出足够空间,保证保护部分的空气流通。葆光室原是用作普通居室的小型殿宇,室内高度和面积较小,此种做法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很强的压迫感。为此,天花选用柔和的乳白色,既与古建居室白樘篦子顶棚的传统做法相呼应,又减少了因层高降低带来的不适。以大尺寸的单块玻璃拼合出长方形的屋顶彩画展示区,采用隐藏于结构框架上照度较高的暖色调LED灯带照明,形成自然、明朗、开阔的视觉效果。设计时不过分加大展示区域面积,利用较大面积白色天花板区域的封闭感,与较小面积玻璃展示区的通透感形成视觉上的均衡,调动观众对于屋顶空间的想象。敷彩古雅的文物彩画与材质形式极具现代感的天花板和照明灯具交相辉映,反映出恭王府历史变迁的展览主题。 保护结构同时方便了布展施工,减少了因古建保护而不得不对展览设计进行的诸多限制,尤其电路走线均不与古建本身直接接触,极大提高了照明和现代化展览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展览的形式设计需依据展览内容进行,历史主题的展览传统上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内容。在恭王府的历史中,有多位具有代表性的清朝权贵曾生活于此,他们的生映着清朝盛极渐衰直至灭亡的全过程;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又是多家重要文化教育单位所在地,现代文化史中的很多重大事件也与之息息相关。历史的多样性赋予其深厚内涵,也为确定展览内容的叙述方式带来难度。简单依照时间的线性序列安排,必然出现过多过密的时间节点,内容琐碎,观众很难抓住重点,反而无法形成清晰明确的印象。不仅如此,正殿与东西耳房之间仅有一条狭窄过道相通,空间相对隔绝,参观时容易造成混乱。 展览设计应该第一时间回应观众的关注点,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恭王府历史中最吸引观众的无疑是和 与恭亲王奕 两个人物。因此,展览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传统,不依照时间顺序,而是提炼出恭王府历史沿革中的重点与亮点,确定了四个相对独立的专题,分别为:正殿大空间展示两个重点,即和 、奕 生平,利用符合其历史内涵的艺术设计将展览主题人物和观众同时置于“半部清朝史”的大氛围中;两侧面积较小的耳房分别展示亮点,即两个特色鲜明的历史阶段――皇室宅园时期和文化空间时期。这一布局设计有效转化了展厅格局上原来的不利因素,耳房与正殿之间近1.5米长的通道使不同的专题有了明确的 间隔,并为观众提供了短暂休息和转换思维的空间,减少了参观疲劳。 以观众关注点为核心的设计思想,也解决了中央主题造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受屋顶彩画展示区钢结构及玻璃承重要求的限制,展厅中央立有两根方钢立柱,设计只能以此为基础进行。从展厅入口角度看,这一位置并没有给正面留出足够的展示空间,而立柱贯通上下的高度使前言部分也不宜设计得过低。空间小、高度高,如果再进行强调性设计,会使刚进入展厅的观众感觉非常压抑。观众聚集在入口处阅读前言,也容易造成拥堵。设计中选用金属材料镀铜工艺制作造型框架,金属蚀刻的展览标题别具一格,一目了然。前言部分则采用乳白色木纹石刻字不填色的方式,进入展厅时感觉并不突出。整体造型强调视觉感受上历史积淀的坚实感,弱化了前言的文本讲述功能。同时对入口两侧和 、奕 两部分的一级标题造型进行了强调性设计,使观众进入展厅后首先注意到左右,马上发现最感兴趣的两个主题,有效地分流了人群。在对两个重点人物的生平形成最初印象后,希望获取更多信息的观众会重新选择阅读展览前言,以更清晰地了解恭王府历史发展的脉络。这样的安排虽然会在参观路线上出现重复展台设计,但由于展厅面积不大且中央部分空间舒朗,重复走动并不会令观众疲劳或感到麻烦。 独立专题式的空间布局、略显交错的展线安排以及对中央造型的弱化等设计,尽管与常规做法不符,却是真正从观众需求出发,扬长避短,反复考量的结果,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将逼真的产品展示给客户,节约大量的销售成本,扩大宣传影响,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过去,企业在网络上展示其商品的方式多是以文字、图片、Flas等形式出现,这些方式缺少交互性,顾客不能对产品产生感性认识,难以刺激强烈的购物欲望。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具有真实感的三维虚拟产品展示系统,让顾客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产品立体效果,从而为顾客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产品的新型体验环境,为企业提供展示和销售产品的新模式,这已成为电子商务和广告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必将为相关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Web3D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中的一种。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中的视觉、听觉、运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户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输入、输出设备,进入虚拟空间,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1]。Web3D通过用这些技术可以开发出应用在网络页面中,达到照片级渲染效果的虚拟场景,并实现相应的动画效果,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最逼真的产品展示给客户。与传统的产品二维图像展示相比,基于Web3D技术的产品三维展示以其独有的优势正成为目前国内外企业推广产品的主要方式。目前,这一手段已逐渐被较多的企业单位采用。
展示设计是一个富于秩序的设计系统,是通过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采用视觉传达手段,将必要的信息和内容展示在公众面前,并以此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创造性设计活动,其目的于展示功能的最终实现,其核心是如何高效的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在现代展示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极大的扩充了信息的容量,意味着参观者通过展台的窗口可以接入到更广泛的信息网络中。基于网络的虚拟展厅是将现实展会中的真实场景和产品通过三维模型、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手段在计算机上模拟再现,并通过互联网供参观者浏览的全新网络展示方式[2]。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虚拟展厅作为电子商务的展示平台,己经被广泛地运用于汽车、手机、家电产品等大型企业的网站上,消费者不需要亲临展示现场,便可以通过网络的三维交互式商品虚拟展厅,使用鼠标或键盘进行简单的操作,便可以对产品进行旋转,缩放,平移等全方位地观看,这对于企业和产品的广告宣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建立企业产品虚拟展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成熟的技术参与虚拟展厅的制作,这样在展示与宣传层面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在展厅设计中完全可以设计出体现企业个性与特色的虚拟场景作为产品的展示空间。展厅风格可以设定为科技风格、自然风格、海滨、岛屿、魔幻等,这样可以体现出极具特色的展示环境,从而吸引消费者浏览;
3)虚拟展厅可以根据企业的风格进行定制,不受实际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电线路要求等约束,可以完全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
4)虚拟展示中,由于所有虚拟展厅中的产品均为虚拟物体,更新方便,便于维护,有新产品时只需要加入新产品的虚拟模块即可,避免了展厅长期保持不变,被消费者认为企业没有创新能力;
5)仍在设计阶段的产品就可放入虚拟展厅中进行展示,而不像传统展示必须有产品的实物才能进行。这样可以在设计阶段提前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作为产品设计项目推进的重要参考,从而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
6)虚拟展厅的风格可以按照消费者的意愿或随机产生展厅环境,使浏览者具有不同的浏览体验。可以设定不同体验环境的展厅效果,以游玩的方式取代简单的游历,甚至可提供有奖励的娱乐游戏机制刺激消费者浏览,在娱乐中加强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
目前绝大多数的虚拟展厅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虚拟博物馆形式,即整个虚拟产品陈列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内,消费者在虚拟空间中游历并观赏陈列其中的各种产品;一种形式是独立的产品展示,消费者通过鼠标的拖拽,全方位的观赏一个产品。从企业整体效果而言,结合这两种模式是较为有效的展示手段。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技术实现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虚拟展厅的设计与制作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确定虚拟展厅的风格,由于不受实际环境的约束,因此可以任意设定展示空间,甚至可以设定一些具有浓重科幻、自然等风格的虚拟空间作为展示场景。使用三维软件创建出整个场景的三维模型,并对模型附加材质、灯光,摄像机等信息。目前较为常用的三维软件包括3DSMAX、MAYA、Cinema4D等,均可制作出逼线)制作展示用的产品模型
虚拟展厅的唯一限制条件是网络状况,由于网络条件的限制,在网络中进行展示的模型对模型的网格面片数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在这个环节需要制作出符合场景整体特征且面片数保持在一定要求之内的三维产品模型,并对模型赋予材质、纹理、灯光等信息。
将环境模型和产品模型分别输出为Web3D软件支持的格式文件。由于目前大多数Web3D软件为了提高处理能力和运行速度,需要在输入模型前即对模型的光照信息进行处理,因此需要事先在三维软件中对环境模型和设施模型进行材质贴图烘焙处理,使模型纹理贴图上直接具有光照信息,这样在输入到Web3D平台中,就不需要再次进行实时的灯光效果计算了。如何优化产品的模型,笔者已在相关文章中进行了总结。
将环境模型和产品模型分别输入到Web3D平台。为每个产品模型附加相应的脚本控制。这样即可通过点击制作的相应控件对产品模型进行放大、缩小,移动、旋转等基本操作。通过高级的脚本控制还可以达到实时更换设施色彩、表面纹理等效果。
将制作好的虚拟展厅文件在网络上进行,消费者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便可以直接进入三维场景进行浏览,并可对任何产品模型进行相关操作。
展示对于企业而言是较为有效的宣传与推广产品的途径。利用Web3D技术搭建虚拟展示平台可以大大丰富用户在网络浏览和选择产品的体验,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案位于广州萝岗区九龙大道以南,城市干道交叉口位置。用地面积 1.89 万平方米。西面有自然山体绿化,南面是规划展厅,北面为自然土丘。建筑功能定位为中心知识城规划展厅、会议接待中心及配套建筑。功能满足展示、会议、接待、餐饮等服务要求。力求打造一个高品质、低碳环保的展览会议接待中心。
在传统的建筑建造中,“天地人和”的道家思想已经变为灵魂、感悟融入到设计理念及建筑设计中。强调人与天地自然存在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追求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平衡关系,形成自然平和的人为的环境空间,类似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欲求环境的形式与功能贴合主观的需求。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
在岭南的传统建筑思想中,主张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利用自然赐予的资源建设与建造,感受着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在天地自然之间找寻灵感,汲取天地精华,建筑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共生体制下得以发展。以自然观理论为基础的建筑特征,自然环境渗透建筑空间环境,自然观结合了建筑空间与设计思想两方面,使岭南建筑风格成为自然与文化融汇的产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天地人和”的思想在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和而不同的关系,欲求二者达到和谐、和平、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人和”成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重要的平衡点。
岭南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炎热,空气潮湿。地势水域河流纵横,相互联通,以流变性的思想规划着城市空间。岭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在特色的建筑空间、庭院空间加入自然景观,种植花木或者模拟自然山水,感受自然的气息,获得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心理平衡。与自然的融合,不仅表现在建筑的空间上,在建筑的审美追求上尤为重要。自然观的思想借助建筑作为艺术表达的载体,崇尚自然,亲和生态,谋求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岭南地区有着国内最长的海岸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自古便是国家重要经济贸易口岸。在对外交流与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形态,也蕴含着特有的人文品格。
“务实”精神作为岭南文化的主要思想价值支撑,相关着自身文化渊源的城市精神,品尝着西方多元文化雨露的同时,回味着本土文化精神的丰富养份。在如此丰厚的精神资源中,岭南文化在此重新整合与提炼出具有特色的,表现强烈的地域文化精神,有着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做积淀,精神内涵的互相建构。“岭南建筑的务实品格首先表现在它所具有的适应性上,即岭南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造型,从空间组织到细部处理等方面对建筑客观适应性原理的适宜遵循。这种适应性既包括自然的,同时也包括社会的、人文的,其中又以自然适应性为前提和基础。”。兼容开放的务实品格不仅表现在对自然条件方面的适应性,更近一层展现在务实品格对社会及人文方面的适应性,“天地人和”的人文思想贯穿于岭南社会及生活的各方面领域及精神文化范畴。
建筑形态简约大体。通过体量的穿插,材质的对比,体现建筑个性,形成建筑的特点。用钢、木、玻璃、青砖这些材料的巧妙组合,通过轻盈的钢结构玻璃雨棚、厚实的砖墙、通透的玻璃幕墙、柔和的实木百叶,雕塑出现代主义与岭南文化相结合的文化综合体。通过“围”“聚”“升”三种设计手法实现建筑理念围――运用中国传统围院手法, 通过“围合、连通”这一哲学思想建立接待餐厅与会议中心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又各自独立运作,使用上高效便捷。如下图所示:
聚――设计运用了聚集效益,向心性地将餐厅与接待中心聚在展示厅周围,达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
升――建筑立面设计大量运用升的手法。强调竖线条,具有提升感。暗寓发展“步步高升”园区的发展“蒸蒸日上”,园区对外影响力“加速提升”。
鉴于主立面面向城市主干道,周边山体延绵,会议接待中心就应伟岸挺拔,顺应横向空间发展趋势,局部(楼梯间)竖向制高点,起到统领场所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展现自身形象与精神面貌。
设计合理地利用地形和周围环境景观资源,周边山体延绵,会议接待中心就应伟岸挺拔,顺应横向空间发展趋势,局部(楼梯间)竖向制高点,起到统领场所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展现自身形象和精神面貌,与整体环境融合。引入生态理念,园林与建筑有机结合,体现“视觉旅游;移步换景”。项目通过辅助建设驿站屋顶建造的太阳能供电,做到真正的绿色建筑,推动再生能源的利用。项目以 “高技派设计方法+低技派实施手段”为设计手法,并且融入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内涵,以求获得项目标志性与经济性并重、外观与内涵相济的成果。合理地建设一、二期工程,做到“分而不散;连而不紧”。如下图所示
九龙大道驿站位于九龙大道绿道上,结合小卖部、展厅设备机 房、公共卫 生间于 一 体。屋顶装 有太阳能发电板,建 筑能源采用天然可再生能源。立面设计与周围环境及一、二期展厅结合,融为一体。采用太阳能发电,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对外开放的平台,通过生态、节能等绿色技术打造环境优雅、品质高尚的区域。增加园区对外影响力。建筑外形方整,内部结合绿色元素。建筑与能释放绿色能量的植物融为一体。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园林式餐厅从无到有为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品格的提升增色不少。园林式餐厅以自然物以及相关设计艺术为基础,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体工程学理论、艺术设计学基础理论、经济学基本理论、生态建筑学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而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在对于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也应当对于目前我国城市园林式餐厅空间导识设计艺术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园林式餐厅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园林式餐厅的空间导识设计艺术的时代诉求应当包含哪些方面呢?
园林式餐厅空间导视设计艺术要能够满足客户内心的体验。即在具体的园林式餐厅的空间导视设计艺术之中,一方面,要能够对客户饮食喜好以及审美文化修养保持尊重;另一方面,在满足客户“食欲”的同时,又要能够给客户带来较好的精神享受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之中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他看来,人类对于外界的需要主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面。由此可以看出,在园林餐厅的空间导识设计艺术过程之中,要对于不同人群的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满足不同客户的内心体验。例如,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园林式餐厅之中,可以通过满足客户较高的内心体验来提高园林餐厅的知名度与消费金额。如果将花木与具体的山石相结合,则往往会给客户带来“山石”与“花木”以外的新鲜感受,满足了人们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果将普通的盆景通过设计成不同种类的造型并加以隽秀的文字,则可以使客户在就餐之外得到更好的内心体验。从经济学上来讲,“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约等于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笔者认为在园林式餐厅之中客户内心体验即是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如果园林式餐厅中的空间导视设计艺术能够促成客户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实现,则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定价也越高。客户如果能够在园林式餐厅空间导视设计艺术之中得到较好的体验,则直接会影响到其就餐心情与消费程度,这对于以商业利润为主的园林式餐厅而言,无疑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园林式餐厅的布局以及各种设施构建均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对于园林餐厅空间导视设计艺术而言,商家的投资规划直接影响到其最终实现。对于商家而言,“最高的经营效益,最省的经营投入,最好的空间效果,最快的实施速度”具有着重要意义。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商家投资规划的可适性。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商家的投资力度会选择不同的空间导视设计计划。园林式餐厅最大的可控成本是环境设计控制的运行成本,因此,在具体园林式餐厅空间导视设计中要找到其与商家投资规划之间的“黄金分割点”,这样才能够平衡投资规划与设计完美程度之间的关系。
园林式餐厅空间导视设计过程之中,要充分考虑到空间与功能性模块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从利润角度以及审美层面来看,将空间导视设计与功能之间相结合,是最优化的选择。目前,对于部分园林式餐厅的观察来看,其在此方面做得较好。同时,从功能性模块理念来看,在整个园林餐厅空间导视设计过程之中,加强对于功能模块理念的实践,使得客户能够更准确、更舒服地享受在园林餐厅就餐的乐趣。例如,部分园林餐厅空间导视设计过程中,采用温室技术作为基础,采用多种设计风格以及技术手段,将就餐的整体过程之中实行功能性模块分区(如,就餐区、餐后甜点区、休闲娱乐区等等),并且将每区设置得各具特色,营造了景色优美、环境舒适的就餐场所。部分园林式餐厅在导视设计过程之中采用了大规模、多品种的植物种植,这使得客户在就餐时提供了更多接近自然的机会。
从具体的设计实践经验来说,园林式餐厅空间导视设计应当与地域文化特征相吻合。即在园林式餐厅空间导视设计之中,应当加强对于本地区的文化内涵的深刻解读,并融合于具体的设计之中。这样则可以使客户在就餐过程之中,在领略“山水”之间,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而这种感觉的形成将直接促成客户对于园林餐厅的亲切感,进而对于园林式餐厅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参观欣赏部分著名的园林餐厅导视设计,发现在园林式餐厅导视设计之中融合当地文化精髓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同时,一些园林式餐厅导视设计大打民族特色“牌”,直接刺激了园林式餐厅的发展与壮大。
园林式餐厅是将餐厅结合餐饮空间室内装饰设计工程、园林景观设计、种植技术,营造出一种优美的生态自然景观环境,使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在品尝健康美食的同时,又能远离城市喧嚣,欣赏别具一格的自然美景。无论是从其参与性、趣味性及其自然幽雅性而言,都是传统餐厅所无法比拟的。园林式餐厅导视设计艺术在发展之中,逐渐受到关注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是与其自身建筑空间设计特征、室内装饰设计、植物设计艺术美学特征等密切相关的。
坐落在广州市二沙岛新区上的“广东美术馆”经历了长达9年的历程,于1997年11月28日,终于迎来了开馆的一天,这是广东美术界早已翘首以待的日子。几十年的梦想,终成为事实,这是在广东省委领导的大力促成下,在多方面专业人士共同合作下,得以完成的一座文化建筑,也是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人民文化生活、美学教育的一个好基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各城市的美术馆,大都只具展览功能,而无收藏的库房。部分的珍贵名画、国画,或以古老的方式收存在博物馆的库房里,或流散在各部门或个人手里。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美术馆必须在展览的功能以外,同时有收藏的功能,才能达到对过往众多艺术家的力作妥善保存,不致流失,并有机会重现于后人,以满足欣赏、研究与品评的要求,这是时代进步和科技进步在美术界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东美术馆是一座综合型的美术馆,它所收藏和展览的艺术品将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粉画、漆画、剪纸、木刻、雕塑、陶艺等类型。因而从库房到展厅都要考虑其不同的要求而设置。
美术馆功能包括6大部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其用地面积19 520m2,建筑总面积共21 500m2的一个大型综合美术馆。
二沙岛是珠江流经广州市区最大的岛屿,这里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作为省美术馆的所在地,是选址的一个较理想的场所。
美术馆坐落于广州市珠江河中的二沙岛新区的第八小区,本区南临珠江,区内西侧有省音乐厅,西北侧有华侨历史博物馆,三者共同围合成一个文化广场。美术馆的主入口西临文化广场,在主入口前设置一宽阔的活动平台,作为广场与美术馆间的空间过渡,当三幢建筑都建成后,这里应是广州人民一个新的文化活动天地。
在美术馆的南面,临沿江步行道,在东南面设置了开敞的室外雕塑广场,西南角在展厅的下部设置了下沉式的咖啡室,为步行广场的游人及美术馆的观众服务,东南角有餐厅及其独立出入口,美术馆东临次干道,安排库房的展品、货物的出入口,北面为二沙岛的主干道,设置停车场及地下车库出入口、贵宾及工作人员出入口。
展馆的整个布局围绕着一个开敞的雕塑中庭来布置,中庭的西面是展馆主入口,观众从主入口进入带光棚的大门厅,门厅的南面通到展厅楼,门厅的北面可通至多功能大厅,并透过门厅侧的贵宾接待厅可以看到雕塑中庭。展厅楼放置在中庭的东南角,成组团布置,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四个展室,第二层为四个展室和一个敞开画廊,第三层为三个画室,都围绕一个带天窗的三层高的小中庭展开,此中庭作为观众休息、等候、洗手间的过渡空间。
画室共设计成三个展出高度:①4m高;一般可以适应大多数的展品的尺度要求,布置在首层、2层;②7m高:为大尺度的油画或国画等设置,在2层的其中一个画室,跨越2、3层空间;③3m高:为小画种,如水彩画、剪纸、木刻或画家手稿等设置,放置在展厅的3层。
中庭的东南角首层是餐厅,有独立的出入口,2层是美术家沙龙,供美术界人士的小型聚会、座谈的咖啡、酒吧、快餐等用,在餐厅与展厅楼之间尚有一个支柱层的灵活展厅,作沟通中庭与南面露天雕塑园之间的过渡,也作为大型的雕塑展览或其它临时性的展览场地。在灵活展厅的上部布置了3个带卧室的专家创作室,以供特别邀请的美术大师在此即兴创作。
中庭的东面是库房的入口,东北部是多层库房及办公室,其1、2、3层及地下室是库房,4、5、6层为办公室,上部的办公用房周边布置围合成一个内天井,保持环境的安静,亦为日后库房扩建留有一定的余地。
中庭的北面是美术馆的办公及贵宾接待部分,地下车库亦由北进入办公、研究及图书资料区,方便除展览外的各种对外的交流。
中庭的西北角为多功能会议厅,是一个可以容纳300~400人的报告厅,其前面8m为平地,设活动座椅,后面起级座位,可以有一定灵活性,如做时装设计或其它小型设计的表演展览区,或作为交流、教育的会议厅。
中庭本身是一个雕塑展览庭院,结合了绿化和喷水池,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魅力,其围绕的厅堂部分作为落地玻璃,使欣赏的视线范围可向室内渗透,也使内庭空间灵活展厅室外雕塑广场,产生空间上的连续感。
地下室为美术馆的辅助用房,设车库、变配电房、空调机房及职工食堂等用房,亦为西南半下沉式咖啡厅的所在地。在东面半地下室设置的雕塑工作室及版画工场,有天窗采光,以适应一些外邀专家来此地进行创作。
美术馆必须考虑将来的参观群众包括残疾人在内,因而要为残疾人提供专门的通道,在主入口平台外侧设置了1/12坡度2m宽的斜道,使残疾人能由文化广场进入美术馆大堂内,并在各层展室之间设置了一台供他们使用的电梯,在洗手间内亦设有专门的男、女残疾人坐厕,以为他们提供完善的服务。
现代美术馆以展览和收藏两大部分为其主导性的功能,而展厅中光线的设计,又是展厅的灵魂,当今的美术馆的光学设计仍然分成两个派别,一种是全部人工采光,完全避免太阳光中之紫外线对展品色彩的影响。另一种是天然采光,经过折射处理,变成漫射光,均匀地照在画面上,以求更真实再现绘画本身色彩的艺术效果,但局部不够之处以人工灯光加以补充,这两种采光方式并存于世界各国的美术博物馆的展览厅内。
本馆的采光设计,是以两种光源相结合,以天然采光为主体,适当补充部分的人工采光,为使展厅的光源有更真实再现展品的欣赏效果,故在展厅设计中,2层展厅与首层展厅作了45°的错位,以留出部分顶光给首层展厅,而3层展厅则由天窗采光。但在进入装修阶段以后,筹建方认为,人工采光比天然采光更容易掌握和控制。故在展厅的1、2层展厅皆采用了全部的人工照明,只在3层的展厅采用了部分的天然采光。
为了使以后的展厅的展览位置有变动的可能性,现在的展厅除周边采用环形光带,以仿照天窗式天然顶光外,在内部天花上留下纵横的小方格形的灯槽,作为照灯走动的轨道以适应日后内厅的展板布置多种变化的要求。
展览厅的照明灯采用了荷兰等国家进口的滤紫外线白炽灯,三基色荧光灯等高显色性的展览专用灯具为主,以保证展品照明的质量要求。
现代美术馆设计,强调其收藏部分,且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设计。故本馆地下室及1、2、3层画库包括其中的珍品库,温度控制在21℃±1℃,相对湿度55±5(%),全年恒温恒湿处理,在设备上有独立的空调机组进行控制。
画库的辅助部分,包括登记编录、检索、消毒、化验、修复、装裱、临摹、摄影、暗室,其中暗室、摄影室电脑检索、计算机统计、编录、复印等部分都要求全年使用空调。
为适应对外的交流,美术馆的对外业务包括满足来自国内外的美术精品展出的要求,故在此设立了临时画库,以适应短时的外来展品在此拆卸与展前修整与临时的储藏。
库房内的地面和楼面构造都采取防潮处理,采用带搁条的木地板及四边墙面亦采取防潮隔热内衬层的处理,以使库房内真正达到防潮、防虫、防鼠害的目的。
本馆在全馆范围内设置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并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在展厅、公共活动场所、办公室、车库、走廊等观众及多人活动场所,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着眼于首先考虑人身安全。在画库、珍品库内采用二氧化碳组合分配全淹没系统的气体消防,以确保库内藏品的安全。
在全馆范围内设置保安闭路电视(CCTV)监控系统,在重点位置设置完善的防盗系统。
根据美术展览的特定功能要求,整个馆的造型特点是外封闭而内开放,以求展品在馆内有一个最适宜的展出环境,使参观者在走进这座艺术画库后能得到一次历史的或现代的,中国的或世界的深刻的视觉艺术享受。故作者在整个美术馆的造型上以展览厅为主体创造出一种拙朴的雕塑感的建筑。现代艺术的潮流,是从具体的形似走向抽象的神似艺术,所以在本建筑的艺术造型上,力求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是一座建筑的“雕塑”,以大实和大虚的玻璃幕墙面进行较强烈的对比。在平面处理上,展厅楼的首层与2层平面扭转了45°,既强调了展厅的雕塑感,又巧妙地使各展厅部分地接纳自然采光,从造型上也使建筑物的大实墙面在统一中有明暗的阴影变化,即在平面构成上不断地运用方形、菱形的母题进行多种平面与立体的体型组合,使建筑造型在阳光下产生了强烈的雕塑感。而在建筑立面的色彩上则选择了单一的淡绿色墙面材料(有凹凸面的釉面砖)和墨绿色的玻璃幕墙,使色彩的选择服从于整体建筑造型。在室内设计上,展厅的墙面以浅灰调子为主调,3层展厅略有差别,用十分柔和的冷灰色与暖灰色乳胶漆交替使用,地面铺砌部分使用榉木地板,部分使用毛面花岗石,在展厅以外部分采用光面花岗石铺砌,以求创造一种整洁、宁静的室内气氛,达到衬托展品的目的。
让美术馆中庭与周边密实的建筑之间,西边室外入口平台、南面宁静的雕塑广场与整座水平展开式的建筑物之间进行静静的对话。在珠江河的北岸,以其独特的具文化内涵的造型,显示出其应有的品味,并将与“省音乐厅”的强烈动感壳体造型,还未面世的“华侨博物馆”三位一体共同组成广州新的文化广场,献给广州的21世纪,为提高人民整体艺术素质,迎接更多的艺术家的新作提供有力的保证。而岭南美术界必将会借此“舞台”为广东人民群众奉献上一幕幕百花争艳、美妙绝伦的精彩“好戏”来!
展览馆空调采暖系统并不复杂,设计时应结合该建筑的特点并与先进技术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空调采暖系统,使该工程功能合理,经济、舒适,成为节能环保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展馆。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项目由两个建筑单体组成,分为主展馆与辅展馆。总建筑面积约为5.6万平方米,是两座集展览、会议、商务服务、办公接待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建筑。
本文仅以主展馆为例:主展馆建筑面积为41411m, 共设四个独立展厅,可提供1246个国际标准展位。主要使用功能为具有展示、展销、服务、管理、收藏制作、设计、维修及配套办公等功能。建筑高度15.08m(檐口至-0.200m室外地面);23.28m (檐口至-8.200m室外地面)。
根据该展览馆的使用功能要求,整个展馆开馆时间定于春、夏、秋三季,尤其是该展览馆展会主要为农博会,展会集中在每年的8月份,在此期间,空调容量需考虑所有展馆均全面投入使用的情况下,能满足室内设计温、湿度的要求。不开展会时展馆亦可考虑其他用途,增加其使用率。所以冬季设置舒适性采暖系统,采用节能的采暖方式以节约运行成本。
4.1本建筑设集中空调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不用。集中冷冻站设于地下-8.0m层,采用三台电制冷螺杆式冷水机组供给主馆及辅馆集中空调的7℃-12℃冷冻水。
4.2 冬季采暖通过水-水换热器将城市热网供水进行换热,由热交换站供给55℃-45℃的热水。换热器换热后的水同时可供应冬季新风机组以加热新风。
5.11,2,3号展厅位于±0.00m层平面,独特的钢弦行架结构体系,在展馆内形成巨大的无柱空间。屋脊高度19米,横向柱距为9米。展厅旁设局部夹层, 用于办公、设备与服务用房。考虑到展览馆的建筑空间特点,且上部无温度要求,送风气流均匀分布且保证足够的射程,并结合建筑装修,1,2,3号展厅采用吊装式空调机组连接喷口送风,新风经新风机组集中处理送至各空调机组下部回风口处。人员处于舒适的空气回流区,且仅保证高大展厅下部的温度。射流将展馆空间分成上下两个温度场,即下部有冷风空调,而上部无空调,分层空调夏季可节省冷量30%左右,节约投资和减少运行费用。
吊装空调机组设于展馆南北两侧,每个柱距设置2台,安装于5.0m标高处。喷口均匀分布。喷射距离35~40米。
a,经负荷计算由i-d图得总送风量为:223108m3/h,总冷量为:699072W。可设置38台空调机组,选用远程射流空调机组YSGD6,风量为6000m3/h/台。 699072/38台=18.4KW/台,选表冷器4排,两管制。
b,经计算新风量为:23620 m3/h,由i-d图得新风冷负荷为:118.1KW,选用新风机组风量为26355 m3/h,表冷器4排,两管制。
5.24号厅位于3号厅下方-8.000m层平面,展厅采用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9×9米。考虑到展厅中的立柱,及今后展厅的布置情况采用全空气系统。4台组合式空调机组及风管设于-4.0m层,散流器下送方式送风。
5.3入口大厅采用全空气系统。空调机组位于10.0m层空调机房,散流器下送方式送风。
空调机组安装于展厅侧墙+5.0m处,冬季若以空调热风采暖,热风是在+5m的高度送出,热空气上浮,室内沿高度方向会形成很大的温度梯度,将造成上部过热,而地面附近的人的活动区特别是腿部又较冷的现象(达不到设计温度)。使人感到不舒服的同时,又大量地浪费了能源(设计规范上统计可减少15%的能耗)。
本建筑位于严寒地区,且展览馆建筑空间较大,外窗均为落地窗,若设置散热器系统将影响外立面。且经负荷计算,采用散热器系统散热器片数较多无足够空间布置。以一号展馆为例:经计算需要暖气片232组(每组25片,高745mm),墙边扣除消火栓和配电箱的位置之后仅能摆放95组,这些暖气只能使展馆维持-6.23℃的室温。还有60%的暖气片无处布置。 (注:长春的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23℃)
综合考虑,本建筑展厅、入口大厅及办公室冬季采用地板采暖,设备用房采用散热器采暖。热源由热交换站供给55℃-45℃的热水。一、二、四号展厅采暖干管由换热站经地沟敷设至各分集水器。三号馆采暖干管敷设于下一层的吊顶内。由于甲方提出降低造价的要求,经计算确定调整了管间距,使得地表面温度≤28℃,减少了管材的用量;同时对回填土进行了夯实,由于素土夯实后其导热系数降为了1.16W/m.K,具有一定的保温性。减薄聚苯保温板的厚度。通过预算比较,展馆采用地板采暖后,供暖系统的造价下降了40%。地板采暖采用PE-RT管材,ф20,S5系列,δ=2.0mm,埋在垫层内。
6.3节省了散热器对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建筑装饰。取消散热器减少卫生死角。
6.4便于维护,节约维修费用:地板辐射供暖只需定期清洗过滤器,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管材地下整体铺设,无接口,无渗漏,几乎不存在维修的问题,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
7.1 开馆时,馆内人员密度较大,因此,无论是在空调季节,还是在过渡季节,保持良好的空气状况,是展览馆正常开放的重要保证。由于布展的需要,原建筑侧面所设通风外窗均考虑为不可开启外窗。为保证展厅内的良好的空气品质, 1,2,3号展厅在展厅屋顶设机械排风。空调季节,展馆顶部排风可将上部非空调区的热空气及时排出,减少热量向空调区的热转移。
7.2展览馆内各专业管线较多,架空安装不利于建筑装饰。本工程在1,2,4号展厅四周均设有宽1.5m,深1.8m的室内地沟,供各专业布置管线。为保证地沟内不出现高温及潮湿现象,设机械送风通向管沟,结合建筑装饰,管沟四周规则布置通风管道通向地面,并增加地漏排水。(3号展厅管线号展厅选用排风兼排烟双速风机置于展厅屋面,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并安装280℃防火阀及防结露止回阀。
森林公园布展设计,将坚持以小见大、突出重点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向参观者展示森林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园林相关科普知识。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布展内容将按照环境篇、植物篇、动物篇、家庭篇、趣味篇的主线铺展,使布展内容按照这条主线一步一步接近人类生活,逐步突出森林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示参观者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结合设计构思,将森林公园布展设计主题定位于“绿色·生活·我们的家”,倡导生态环保理念,呼吁参观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内容将贯穿展览始终,希望结束参观时,参观者能够受到一定环保教育,树立“保护环境、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意识。布展分区森林公园共包括6个展厅和1个植物中庭,展厅分别是环境篇展厅(308.14m2)、植物篇展厅(441.10m2)、趣味篇展厅(208.75m2)、家庭篇展厅(308.14m2)、动物篇展厅(208.75m2)和临时展厅(441.10m2),分别展示环境科普常识、植物科普常识、森林动物常识、家庭植栽科普知识、趣味互动等内容;植物中庭则通过自然式园林布局,种植长江流域常见植物,展示植物群落类型。此外,森林公园还设有放映厅和森林餐厅。放映厅可播放3D电影,定期播放森林起源、森林破坏与保护、植树造林等相关内容影片,影像、声音、触感、动感多重手段结合,形象、生动地向参观者展示森林植物科普常识。森林餐厅运用玻璃铺装营造水系效果,呼应室外自然水系,采用森林装饰布景,提供简单餐饮服务。
环境篇展厅位于一层东部,面积308.14m2。布展设计分为五个主题空间———前言、生命之歌、自然之美、环境危机、山水泉城,采用展板、实物、多媒体等形式,展示地球环境发源、生物起源、各类生态系统类型、环境破坏与保护、泉水成因等内容,呼吁参观者树立保护地球家园、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植物篇展厅位于一层北部,面积441.10m2。借助文、实物、多媒体等形式,展示森林植物科普常识圆形灯箱展板:结合叶片造型展示墙,设计8个圆形灯箱(直径1.2m),文展示趣味植物、观赏植物、极端环境植物、山东濒危保护植物、树花、古树名木等内容,用叶片、花朵等装饰墙体。实物展示墙展示内容:植物种子、果实等实物标本;盆景、插花植物等观赏植物;实物展示叶片标本、趣味叶片艺术品;立体绿化展示墙:种植草本花卉、蕨类植物等;植物群落展柜:植物原始蕨类植物(铁线蕨、肾蕨等),模拟荒漠沙地环境,展示仙人掌、多肉植物、沙棘等沙生植物,模拟岩石环境,展示苔藓、地衣等岩生植物,展示荷花、睡莲、菖蒲等水生和湿生植物。多媒体展示方式主要包括触摸屏和大屏幕两种类型。触摸屏展示内容包括:植物分类(藻类、蕨类、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植物进化常识介绍;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器官常识介绍;植物主要生理作用展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运动和蒸腾。大屏幕动态播放植物科普片,动态介绍植物生长习性等常识。
动物篇展厅位于二层西部,面积208.75m2。借助标本、多媒体等形式,展示森林动物的相关科普常识。区别于普通的动物展厅,森林公园动物篇展厅重点营造若干动物生活场景,通过狼群场景、龙虎斗场景、狮子捕猎场景、蜜蜂酿蜜场景、蝴蝶群飞场景等各类场景,将动物标本放置在舞台布景式的森林背景中,寓教于乐地介绍、展示森林动物的相关科普常识,增加展示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家庭篇展厅位于二层东部,面积308.14m2。设计将展厅布置为真实家庭布局,通过植物组摆、文展示的形式介绍家庭植栽和庭院植物的常识。
趣味篇展厅位于一层西部,面积208.75m2,展厅主要借助多媒体形式,设计若干趣味活动,使参观者能够参与其中,学习科普常识。趣味篇展示内容包括:立体灯箱展示的自然风光,如大明湖等各大名胜;用数码相框排列成照片墙,滚动播放动物、植物之最的片;实物展示山东地区观赏石。
然而并非所有的主题餐厅都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多重原因导致主题餐厅“关门大吉”,很多餐厅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主题环境里,包括餐厅内部装饰、精美的菜单设计、餐具的选择等,但是在菜式上并没有精心准备。现代社会讲究的是个性消费,主题餐厅要做到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能够使人放松下来,慢慢享受用餐的快乐。餐厅越发迎合客户的口味,那么餐厅的口碑也会提升,这样才能实现主题餐饮的重要目标。
遵循着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探究出了丰厚的实践经验,提高了主题餐厅的知名度,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餐厅想要吸引更多的顾客关注就必须推出全新的用餐体验欧亚体育,有的餐厅通过吸引人眼球的娱乐项目来招揽顾客,比如舞台演出、创意DIY等常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现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并流行了一些稀奇古怪、颇具趣味的主题餐厅,如动漫主题、卧室主题、空中餐厅主题等,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才畅谈主题餐厅的优势时,往往忽略了它的劣势。我们可以先说说它的优势,通过一个主题氛围,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知名度;然而这也正是它的劣势,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人们往往只是出于新奇而去消费,但是新鲜感逐渐褪去,餐厅的生意也就平淡了。面对这样的考验,流线造型主题餐厅必须时刻注重餐饮环境、服务工作、菜品创新和宣传广告等,这样才能迎来新顾客,留住老顾客。
流线造型设计是美国二十世纪中期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以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作为最主要的象征,圆滑、流畅是流线造型的特点。最初主要运用在工业设计中,例如汽车的造型设计,到后来风靡全球,几乎所有的产品设计中都会运用流线造型,流线造型逐渐成为当时最时尚、最流行的设计元素。
流线总是能给人以轻松、便捷的心理暗示,而我们现代人口中的“时尚”一词就有予人轻快简明、方便快捷的意思。在功能方面,流线不能只是一种摆设,不仅要涉及必备设施,还要想人所想,为人所用,以人为本。
主题餐厅的初衷就是要给客户营造一个难忘的用餐体验,目前市场上的普通餐厅也越来越注重独特的装饰设计,那么流线造型主题餐厅凭借什么样的独特魅力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呢?答案就在于“与众不同”。现如今“个性”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面对大众口味趋于个性化的需求,流线造型主题餐厅不仅要在室内装饰设计上采用流线,在餐厅菜系上也要下功夫,从而增加餐厅的趣味性,完全区别于其他餐厅。
一个有文化底蕴的餐厅是非常受人关注的,它跟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样的,尤其是现代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内涵也就越来越高。可想而知,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他的交际范围通常会很广阔,因为人们愿意接触这样的人,也会耳濡目染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于主题餐厅也是一样的,通过提升餐厅的文化内涵,会吸引更多的顾客。
概念的定义就是反映在头脑里的事物的最基本属性的思维模式。概念性设计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作品中普遍流行,在流线造型主题餐厅中,我们同样会运用概念性设计,因为流线造型在室内设计中可以给人神秘、轻快、愉悦的感觉,运用流线造型进行组合、拆分、变形等方式能够给人带来浩瀚宇宙般的广袤空间,流线与概念设计是个完美的组合。
创新的定义是用现有的思维方式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利用已有的资源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通过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从而更理想、更贴切地迎合社会需求,达到理想化的效果。流线造型主题餐厅设计有效地利用了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地表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题餐厅不一定要以一个或多个实体的物品来当作主题,也可以是一个符号、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件、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等。
一栋建筑,设计的时候是火车站,并且运行了数十年。如果按照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所提出的建筑设计三要素来进行评价,一个“适用、坚固、美观”的火车站,是否“适用”于博物馆?假如不适用,如何改造,才能让它适用于新的展览的功能需求?旧建筑如何满足新的需求?这是摆在建筑师面前最棘手的任务。摆在建筑师面前的是这样一个建筑:一个原来的大火车站遗留下来的空旷大厅,长138米,宽40米,高32米。这样的内部空间尺度太大,作为展览使用的话,将一幅油画挂在墙上,就仿佛往万里长城上贴了一张邮票那么不起眼。正如前文提到过的,如何使旧建筑满足新的要求,是建筑师面临的首要难题。
主持设计的是一位意大利女建筑师盖·奥伦蒂。她同时也是照明和室内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和舞台设计师。此前她还参与了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的当代艺术展廊的设计。当理解了奥赛的最大困境是使旧建筑的内部适应博物馆的新功能时,盖的室内设计经验看上去会对营造新的室内空间有帮助。与其他几位巴黎的年轻设计师一起,经过反复讨论和对比,盖决定采用在大空间内分设小展厅的方式解决展览的尺度问题。小展厅为人们提供大小适宜的欣赏作品的空间。与此同时,小展厅在大厅的内部,分布于大厅的两侧,保留了原有大厅恢弘的气氛,并使原有天花板精美的设计重新展示在公众面前。改造完的奥赛博物馆,大门在建筑的西侧,进门后看到逐步抬高的阶梯式通高大厅。
奥伦蒂精心分割了这个长138米,宽40米,高32米的空旷大厅。大门开在西侧,由西到东是一个长100米,高32米的大厅,大厅两侧是一间间独立的展室。大厅空间呈轴对称,两侧是一间间独立的小展厅。因此,当视线沿着台阶向上看时,最令人瞩目的便是火车站遗留的高大宽敞的拱形顶棚。屋顶为铸铁横梁,采用大理石装饰,部分屋顶为玻璃天窗,使大厅充满自然光线。整个空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厅依稀有百余年前奢华的火车站的意象,小展厅则满足了展览的需要。逐步抬高的阶梯给了大厅一种舞台感,仿佛展览的画作和雕塑是舞台上的布景,而活动的人群才是舞台上的主角。奥赛博物馆改造后不仅满足了功能要求,还被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空间与艺术品、参观者很好地融为一体。两侧展室各有三层,主要陈列绘画作品。华美的玻璃天棚成为展馆入口,过去的走道变成主要展示区。整幢建筑宏大唯美,与展出的印象画派相映成趣。改建后的奥赛博物馆共拥有展厅或陈列室80多个,三层的展览面积超过4.7万平方米,其中长期展厅1.6万平方米。从博物馆的功能需要来观察,奥赛博物馆的改建不仅成功,更是历史建筑保护式改建的经典范例。
奥赛博物馆是由废弃多年不用的奥赛火车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开馆。改建后的博物馆长140米、宽40米、高32米,馆顶使用了3.5万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馆实用面积5.7万多平方米,共拥有展厅或陈列室80个,展览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长期展厅1.6万平方米。
奥赛博物馆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艺术作品4700多件,内容涵盖绘画、雕塑、家具、手工艺品、建筑、摄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范畴。其中,最负盛名的是19世纪下半叶精美的艺术收藏品。
奥赛博物馆的展品按艺术家的年代和流派分设在大厅的底层、中层和顶层。底层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作品,其中有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德加、莫奈、罗丹等的作品。中层陈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其中有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官方艺术。象征主义、学院派绘画以及新艺术时期的装饰艺术作品。顶层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画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称之为印象主义画家的殿堂。不但其内部收藏各类的艺术品,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建筑物本身也是颇有看头。它的屋顶采用玻璃,可在自然光线.交通:
9:30—18:00,周一全馆不开放,周四延长至晚上21点45分,每天的17点30分停止售票,周四晚21点30分停止售票。欧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