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欧亚体育 > 活动策划 > 体验营销

欧亚体育体验营销论文范例

活动面积:m²

  从语言知识教学的角度来说,第一课时以解决词汇和基本句型为主。只有把词汇和句型渗透到一定的语境中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与运用这些语言知识。于是我把bakery,cinema,hotel,hospital这些名词归结为衣、食、住、行等方面。该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将这些词汇有效地运用呢?我想到了学校新来的外教David,何不请他来做本单元的主人公呢?由于他刚到上海,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一无所知,我可以设计帮他了解嘉定生活这样一条主线来展开话题。同时,话题也正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会让他们更加亲切,更加有话可说。于是第一课时的话题的范围缩小到《ConvenientlifeinJiading》。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首先,通过完整观赏介绍嘉定的视频,让学生对嘉定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随后,请出外教David,在外教的自我介绍中道出他需要生活上的一些帮助,来引出本课的主线。单词教学紧密穿插于语境中,从外教的上班路切入,引出词汇hotel,句型ThehotelisonRoad.Ourschoolison....Road./Youcan.../Ittakes....也随之跟上。让学生来说说David该如何从所住宾馆到达学校,有几种路线方式,将单词,句型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欧亚体育体验营销论文范例

  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将词句与语境有机结合,达到灵活运用的教学效果。在对单词bank,hospital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外教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正好对基本句型Theison/YoucanIttakes再一次进行了巩固和运用。在对单词bakery,cinema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对话操练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整堂课中,关键语言点不断复现并循序渐进。同时做到至始至终,学生都是话题中的主角,孩子们自然就成了一个个热情的小向导。

  语言教学的整体性还意味着实践性即语言知识必须表现在语言实践上,语言不能脱离实际,有效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应用语言的过程,学生的言语能力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本单元的每个课时,都紧紧围绕着帮外教熟悉,了解上海的便捷生活这一主题,外教体验上海的生活贯穿始终,实现了单元的整体性。在最终的语言输出阶段,就更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语言能力的舞台,促进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互联网+”,是已实现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相结合的新经济形态。国家旅游局于2015年9月“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疫情期间,以无接触服务为主的数字化生活方式逐渐普及,信息、资金、物流的渠道多元化,旅游产业应当抓紧转型升级的机遇,更好地融入到“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来。基于实证调查的“互联网+红色旅游”景区的实际应用及问题对策探讨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络文本分析“互联网+红色旅游”景区现状以及对策研究,为业界日后红色旅游网络营销提供参考。

  1.1“互联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在此背景下,旅业应当把握这一机遇,积极推动旅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速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服务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报告称,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与此同时,互联网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深刻地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宣传内容和口碑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尤其是新媒体营销策略应当给予重视。

  1.2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和旅游业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目前已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的理解,提高对党的认同[2],而且,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国民幸福感认同,并强化国家、人们、道路的整体价值认同[3]。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全面发扬红色传统,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因此努力做好红色旅游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1.3“互联网+红色旅游”。盛正发在研究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曾提出红色旅游开发时,策划宣传力度不够;红色品牌产品特色不鲜明,优势不明显[4]。目前已有学者进行关于“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研究[5],关于红色旅游资源创新传播研究[6],以及新媒体营销推广策略[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源的去中心化,游客获得目的地旅游信息变得更加容易。目前有学者通过SPSS软件对调研问卷进行研究,旅游消费者对于传播渠道的认知以及选择倾向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8]。还有人提出利用一站式旅游平台以及搜索引擎投放广告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以吸引目标客户群体以及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9]。然而,关于“互联网+红色旅游”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旅游消费者反馈以及对应的策略较少,因此本文展开研究。

  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沙家浜风景区,是综合了江南水乡风光、湿地资源、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元化景区,包含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芦苇湿地、横泾老街等景点。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就在这一带开辟了抗日根据地,留下了红色印记。取材于这期间的史实,改编而成的样板戏《沙家浜》,在六七十年代唱遍了大江南北。沙家浜由此家喻户晓,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1911年沙家浜风景区正式挂牌对外开放,一度有“大上海挤垮了沙家浜”的报道(《新民晚报》)。2000年起,沙家浜风景区依据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大闸蟹美食节、红色旅游节、湿地节等节气活动。2013年,沙家浜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获批国家湿地公园。沙家浜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典型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目前设有微信公众号“沙家浜旅游”、微博“沙家浜风景区官方微博”、抖音“沙家浜”三个网络营销账号,自媒体运营处于起步阶段,以沙家浜风景区作为红色旅游的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意义。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已成为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数据源(赵振斌,党娇,201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搜集和分析网络文本对旅游体验评价进行研究。本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文本分析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3.1问卷调查。3.1.1问卷设计。问卷共涉及被调查对象基本背景、红色景区宣传渠道感知、购票方式选择以及旅游体验评价四大类15小项。其中,旅游体验评价方面要求受访对象按照1~5等级方法表明对调查表所列观点的感知。调查时间为2020年10月1日15日。调查方式是将网络问卷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社交平台转发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回收率90.43%。3.1.2样本分析回收的189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对象男性占42.8%,女性占57.2%,男女性别比结构基本平均。小于等于18岁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12.7%,18~30岁的有70人,占总人数的37%,32~45岁的有45人,占总人数的23.8%,46~65岁的有34人,占总人数的18%,大于等于66岁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8.4%,年龄结构基本完整。3.1.3问卷结果分析。(1)宣传渠道感知:合计有39.2%的人表示浏览过沙家浜风景区官方媒体账号的旅游宣传信息。而通过搜索引擎、第三方旅游平台及社交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博主分享浏览到景区宣传的人分别达到18.2%、36.7%和45.5%。说明相较于大众自媒体,官方媒体运营相对落后,推广力度不足,内容不符合大众期待。可以看出,更多的游客选择在社交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获取景区相关信息。(2)购票方式选择:目前,有83.5%的游客通过网上预约订票的形式购买门票;有42.8%选择微信公众号中小程序预约;56.5%选择在第三方平台如同程等综合旅游网站,使用最少的购票方式是现场购票。由于沙家浜风景区官网将旅游者导流到微信小程序中购票,因此,可以指出,使用最多的购票渠道仍是第三方平台。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交流便利,第三方平台信息整合能力强,具备大数据优势,联结商家和消费者,方便旅游者自主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旅游产品。(3)旅游体验评价由表1可以看出,沙家浜风景区网络宣传与实际体验基本相符,满意度较高。

  3.2网络评论文本分析。3.2.1网络评论文本内容获取。各类旅游网站和搜索引擎是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中同程旅游作为苏州本地的多元化旅游业为主的电子商务公司,具有代表性意义。通过搜集同程旅游网站有关沙家浜风景区的评论,使用内容分析法,剔除了重复文本、表情符号等,总共得到可用评论610条。评论时间集中在2018年1月1日2020年10月12日。3.2.2网络评论文本内容词频分析。由图1可以看到,“沙家浜”“景区”“实景”“演出”“门票”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说明景区的实景剧演出、门票政策是游客印象最深的项目。经过大量文本研读,将游客评价反映的问题主要归结为票价感知、游客画像、订票方式选择三个方面。(1)因淡旺季的原因,景区票价略有浮动。普遍反映网络购票相对优惠,其中景区联票价格虚高、观看演出体验不佳受到游客诟病。(2)游客出游以亲子游、家庭出游为主,主要目的是陪伴老人和孩子游览。将近30%的评论内容中提到了儿童票和老人票的优惠政策,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游客对于半价、免票的政策不清楚,导致产生糟糕的旅游体验,以及负面的情绪。(3)第三方平台购票尤其以同程为主的提供票价相较于官方小程序购票,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因此,大部分游客选择了第三方购票。

  4.1拓宽网络营销渠道,提高景区曝光量。目前沙家浜风景区已有“两微一抖”官方账号,具备基本的营销渠道。但是通过问卷可以看出,官方媒体的宣传面窄,并不能将传播内容有效地传达到受众。从搜索引擎这一角度来看,将百度指数作为参考依据,对比2020年9月15日2020年10月15以红色旅游为主的月份,而同为5A级景区的红色旅游地“井冈山”,不论是日峰值还是平均值都远高于“沙家浜”的指数。因此,全方面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切实提高景区曝光量、增加微博热搜浏览量是沙家浜等红色旅游景区宣传的出路。

  4.2传播内容流于大众,缺乏辨识度,亟需创新。抖音旅行博主“房琪kiki”于2019年10月创作的沙家浜风景区旅行食品,收获百万浏览量和超过十万的点赞量,而官方账号粉丝数量不足五千,作品平均点赞量不超过一千。在多样化、碎片化和视听化的网络时代,短视频兼具内容入口和社交基因,借势热点话题,容易增强游客情感共鸣。针对不同平台的用户画像,进行区别化营销,比如微信等社交平台熟人居多、信息真实、适合口碑营销,组织丰富的景区优惠活动吸引游客,而抖音用户以年轻人为主,适合做市场拓展,制作精细的视频画面和粉丝众多的博主推荐是最吸引年轻旅游者的内容。设计开发优质内容,讲好“沙家浜故事”,不仅是介绍沙家浜风景区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故事,更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沙家浜精神。

  4.3全方位链接媒体,进行影视剧营销。2019年《都挺好》在电视热播,掀起话题讨论,而作为其剧情发生地苏州也迎来了一波旅游热度,剧中浓郁江南气息的巷子引得游客接踵而至。因此,不能局限于红色旅游和官网宣传,积极承办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拍摄地,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利用名人效应,通过营销策划宣传,营造消费者和景区的情感连接,是目的地营销的有效手段。

  期刊单篇抽印本是抽取期刊中的单篇论文而单独印刷出版。最初出版单篇抽印本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使作者以较低的价格获取纸本,进而开展交流。当前,网络版单篇抽印本已经普及。最简便的单篇抽印本制作方式是根据排版文件直接生成PDF[6-7];然而,在当前海量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仅提供论文本身是不够的,强化期刊品牌形象、增添论文扩展信息、增强论文的交互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同样重要。上述目标采用过去的排版方式很难实现,而基于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的排版[8-9]却可以轻松完成。这就需要改变过去用方正书版系列软件排版的工作方式,转而利用基于XML的生产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期刊过刊数据库和期刊网刊系统,完成单篇抽印本的深度优化。以《高压物理学报》为例,笔者采用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XML在线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制作论文的XML文件,进而生成能够增强论文功能性和交互性的PDF,利用系统的“网络出版(推荐文章)”模块,基于预先设计的封面模板,自动生成论文封面,包含期刊标识、论文引用信息、相关度较高的其他论文及其链接等,其中相关论文无需人工查找,系统自动完成推荐并添加外部链接(图1)。对于特别优秀的论文,编辑部还制作了纸版单篇论文抽印本,通过学术会议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期刊精选本是代表性论文的集中展示。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精品论文的关注度,延长论文热度的持续时间,形成持续影响,提升科技学术期刊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它还可使作者切身感受到科技学术期刊对高水平学术成果宣传推广的作用,使其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吸引潜在的优质作者。《高压物理学报》采取如下步骤制作和宣传精选本。1)确定时间窗口。精选本非定期,时间段的选取比较灵活,可长可短。综合考虑精品论文数量和论文时效后,选择2年这一时间窗口。2)遴选论文。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主编或总编辑推荐,结合其代表性和研究方向的分布情况进行遴选,选出38篇论文。3)论文分类。因所选论文数量较多,所以须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形成主题精选本,达到控制尺寸、便于传播,以及定位明确、精准服务的效果。将38篇论文分为6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约6篇论文。4)集结成册。设计精选本的封面和封底,并与论文主体进行PDF合成,其中为了凸显论文,将论文题目直接呈现在封面上。5)确定传播方式。采用2种途径传播:对于纸版抽印本,基于学术会议平台,选择对应的主题精选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对于网络精选本,基于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推广。需要说明的是,凡采用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网刊系统,可直接调取论文数据制作网络精选本,无需合成PDF。

  主题抽印本是按照某一主题将期刊论文抽选出来集结成册。这里的主题可以是期刊的特别专题,可以是某个栏目,也可以设立新的虚拟主题。主题抽印本的目的是围绕主题、整合资源、提升关注。它解决了科技学术期刊专业方向多而难以聚焦用户的问题,使用户便捷地获取关注的信息;同时,它也是对科技学术期刊资源的第二次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时效性要求,显著提高论文的关注度,实现期刊论文的再宣传;最后,主题抽印本还有助于出版社选取行业热点、寻找优质作者、整合优质资源及出版学术专著,形成期刊资源的第3次开发。笔者制作了2种形式的主题抽印本:一是基于特别专题的主题抽印本,例如将“创刊三十周年(上)”和“创刊三十周年(下)”2个特别专题合并,形成“创刊三十周年”主题抽印本;二是设立新主题形成虚拟主题抽印本,例如将2018年所有论文进行重新分类汇编,形成16个虚拟主题抽印本,具体制作和传播过程如下。1)时间窗口。综合考虑期刊的出版周期、发文量、学科方向等因素,结合读者的心理预期,划定虚拟主题抽印本的时间范围为1年,以此为周期,于每年3月定期制作和,按此惯例,逐渐培养读者的习惯,使其形成3月获取主题抽印本的心理预期,加深期刊和读者的联系。2)主题设定。对期刊5个常设栏目进行细分,对论文数较少的栏目,少设或不设子主题,对论文数较多的栏目,先提取热点主题,然后按照研究方向设置多个子主题,最后再适当合并,由此得到16个主题。3)集结成册。设计主题抽印本的封面、封底、目次和扩展信息页,提升主题抽印本的视觉体验,给人以正式之感,同时提升功能性,便于读者阅读和引用,获取其他感兴趣的主题论文。最后进行合成,完成制作。4)传播推广。主题抽印本是以主题形式、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期刊论文二次宣传推广,包含了期刊在所选时期内发表的大部分论文,论文总数较大,为此选择期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E-mail进行推广。其中,为了充分利用期刊官方网站,在网站首页导航栏中特别设立“主题专刊”,专门主题抽印本和主题精选本,E-mail推送则是针对特定用户的精准推送[10-11]。

  对所制作的《高压物理学报》单篇抽印本、精选本和主题抽印本进行宣传推广,将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得到如下结果。单篇抽印本的应用明显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论文时效性,提高了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以及期刊影响力。经统计,应用优质单篇电子抽印本之后,《高压物理学报》官方网站日点击量翻一番,自由来稿量明显提升。精选本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反馈,特别是基于学术会议的纸版精选本的宣传推广效果更佳,如在与《高压物理学报》相关度很高的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上,按照参会人数的40%准备,半天内所展示的精选本被全部领完。主题抽印本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反馈,特别是基于E-mail的精准推送,读者对于期刊的个性化服务给予高度肯定,说明主题抽印本确实发挥着让用户了解期刊、让用户关注期刊、吸引作者投稿、扩大论文传播范围和提升期刊品牌效应的作用。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管理类专业,针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将社区商业作为校企合作的突破口,并与代表企业深度接洽,捕捉社区商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从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研究,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的《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社区服务市场规模可达到13.5万亿元。另外,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据了社会商业总支出的60-70%,而目前,社区商业在中国社会商业中的比重还不足30%。这说明,社区商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社区商业发展注重各类商业设施实行连锁化经营,各类业态有机搭配,有综合超市、各类专业专卖店、各类餐饮及电影院等娱乐场所,错位经营,协调融合,而其中连锁品牌是支撑社区商业的脊梁,也是社区商业赖以成功发展的根本。“新一代社区商业”多由开发商统一管理,业态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服务更周到,更能满足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以更便捷和贴心的消费体验来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社区商业是商业发展的一种转型升级,社区商业在国外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我国由传统的社区商业急需转型升级,来迎合不断增长的社区消费需求。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应对这种人才需求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下问题与挑战:

  当前社区商业的快速发展,急需社区商业的规划、招商、营销、运营环节相关人才,社区商业形态中生鲜零售、休闲餐饮、物业管理等人才的培养,以及规模化、连锁化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迫切。在产业创新的驱动下,社区商业中各类行业岗位的内涵不断变化,能胜任岗位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和升级。

  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渐严峻;另一方面作为急需用人的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教学中实践课程不足,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由于学生数量大,对实践的要求与实践条件之间存在很大反差,学生很难接触到真实的商业环境,动手机会少。高校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高校大多是“高校到高校”的教师,这部分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企业有经验的企业人员很难走进课堂,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受原有教学体制的影响教育界与社区商业界相脱离,一方面,高校在社区商业运营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得不到社区商业界的指导,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就业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社区商业企业作为利益最大化的生产单位,缺乏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因地缘因素及办学资源的约束,在确定专业类别方向时,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决定采取轻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以O2O商业模式中的offline这一端为切入点,围绕着“社区商业”中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按照专业、学科发展趋势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工商管理类设置专业特色方向:企业管理方向、连锁经营方向(店长班)、新零售方向和新媒体营销方向,并明确培养目标。1.本培养计划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通过系统学习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和现代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具备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3.通过校企联合教学、工学结合,掌握社区商业领域的实践知识,具备在社区商业领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4.毕业后能在社区商业领域零售购物、餐饮服务、社区服务等方面从事运营管理、投资服务、市场咨询等工作。

  工商管理类专业确立社区商业运营作为特色方向,涵盖社区商业规划、招商、营销、运营整欧亚体育个产业链,针对社区商业不同业态和不同岗位,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依托校企合作开展“选修班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具体而言学生入校后前三年的时间完成通识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课程学习,并借助第二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起对社区商业及社区商业运营的基础认知。在第四年参与企业实习,将企业的培训资源引入课堂,开设校企共建课程提供给学生学习。对校企共建课程按正常教学理论课进行要求,课程需准备授课计划、授课大纲、授课内容等教学资料,教学运行的内容严格按计划要求讲授。

  具体形式表现为顶岗实习,学生在基本上完成了专业理论课学习之后,第七学期本着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由合作企业进行选拔,学生到企业要求工学结合,修得一定的学分,与学校相应课程置换学分。学分置换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教学毕业实习是工学结合的模式,学生不是纯粹的职员,而是在某一个培训要求体系下开展实习。一般要求企业提供120小时的培训计划,折合在校学时为160学时,10学分。这10个企业学习学分用来置换学生需完成的在校修读学分,从而使之顺利完成学分修读任务,保证毕业。选择与社区商业的社区购物、社区餐饮、社区服务等企业进行合作。

  新型的“3+1”人才培养模式,3年理论课学习,1年企业实习成长。以学时置换学分的方式开展了毕业实习活动。学时学分置换就是用企业的培训学时置换学校在第七学期开设学生需修读的理论课时换取学分。目的是保证学生在7月至12月为期半年的实习期内能连续完整且较为安心进行工学结合的毕业实习活动。按此模式,学生能在毕业前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就业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稳定的实习职位数,稳定的模式,学生的实习成长有较系统的计划。二是稳定的培训资源投入,有完善的校企共建课授课经验。三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合作经验丰富。

  这种培养模式定位是学生初入职场的一个过渡性的公司。企业结合自身的人员培养计划新人成长计划,制定了实习生学分置换课程。经过深入沟通,企业在第六学期开设校企共建课程,并结合企业营销方面的需求赞助营销专业学生开展营销策划大赛活动,校企双赢,取得了很好效果。这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制度完善,学生保障措施比较好。二是阶段性学习考核较为有效。三是培训制度挖潜还有较大空间。

  选择社区商业中心总部组建“买手”特色班选修班,该企业有着完善的实习生管理制度,选修班有建制,上规模。企业集中培养辅导,职位统一,且便于管理。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一是专业化培养,职位有吸引力,且职位较为统一。二是企业具备新零售领域发展的基因,能作为专业特色发展的良好基础。三是规模化,也有利于打造专业特色。与社区商业企业合作,开展零售卖场服务的实习实训,学生体验零售卖场的服务管理,培养学生零售管理的基本能力。

  依托学生毕业顶岗实习,联合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学生的论文选题需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毕业论文的课题可以由直接由企业给出,一般建议联系企业毕业论文的指导由学校论文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实现,论文答辩也可选择在企业进行,并聘请企业高管参加答辩,探索尝试校企联合论文指导的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的根本,应重点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估的重要尺度。传统评价模式的组织结构往往以教师为主,以学生所学知识的成绩来衡量,这是一种唯知识的质量观,对评价应用型人才是不适应的。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估体系,打破评估机制的封闭式,可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应用型本科人才也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评估主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论素养方面,在课程、专业范围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定。。

  主要针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范围对学生进行评定,只靠闭卷考试则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学校要建立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欧亚体育,同时不仅评估的方法要多样化,而且评估主体也要多元化。评价主体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

  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沟通、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等几个方面。

  专业实践成果的数量统计、书面总结(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专业汇报和答辩、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等。

  工作态度(0.15)、创新能力(0.15)、团队协作沟通能力(0.10)、实际操作能力(0.30)、专业实践成果(0.30)

  根据加权平均分将校外评价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将工商管理类教育与社会商业运营实践相结合,大力倡导高校与社区商业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通过个性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可以形成产教双方互动、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

  [1]李学华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信息通信产业的卓越工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

  众泰汽车试驾活动,是一项利用大量数字传播,极富体验精神、人文情怀的活动。一方面这是国产汽车自主品牌“数媒+”的全生态设计:借助数字媒体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系统,打造体验营销的生态价值链;另一方面这又是国产汽车自主品牌“体验+”的全场景营造:借助实体场景的驾驶向受众展示全方位的驾驶体验,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汽车性能;更为精妙的是,这还是国产汽车自主品牌“文化+”的全品牌塑造:响应国家顶层战略的“一带一路”倡议,众泰T600重走古丝绸之路,彰显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崛起之荣耀。“一带一路”通过线上数字媒体营销与线下场景营销相结合,实现线上媒体更新,线下同时记录的情况;邀请知名论坛博主参与,在知名汽车论坛刊登旅行日志,营造了地空联动、全网营销的盛况,体现了众泰汽车在数字时代顺应浪潮建立了数媒口碑体系。

  由于体验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美国学者BerndSchmitt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将不同的体验形式称为战略体验模块,并将其分为五种类型: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体验营销的6E组合策略就是指根据顾客角度的体验营销可以分为六个部分:体验、情境、事件、浸入、印象和延展。美国学者唐舒尔茨等人在《整合营销传播》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接触点传播的概念,接触点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企业和品牌的看法,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程度和忠诚度。美国学者TomDuncan将品牌接触点定义为顾客有机会面对一个品牌信息的情境。Schultz和Barnes提出了关键接触点的概念。企业需要找到各个关键接触点,特别是顾客与商品直接接触最高的接触点,才能更好的实现消费者体验。针对本论文的研究,品牌接触点的第二种层次与体验营销密切相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体验,从踏入门店的一刻就开始了,然后存在于消费者与产品接触的所有时刻。门店的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了空间,消费者在门店内的每一秒构成了体验的时间。将空间和时间的最小单位成为时间点和空间点,这些点即体验接触点。

  体验经济成为未来经济趋势的前提下,体验营销的讨论也是当今营销学的热点。国外对于体验营销的研究较早,目前关于体验营销的理论、框架、实践等已做到基本完善和成熟。国内对于体验营销的研究要晚于国外,并且相当大的比例都主要在于体验营销策略的理论研究,对该课题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有力的数据和事实证明,这也是相关研究资料及文献不多的原因之一。针对汽车企业进行体验营销策略的研究尚不多见,且不够深入。当今现状是消费者在关注汽车本身的同时,越来越看重购买体验与消费体验,因此汽车品牌在营销传播中可顺延这一趋势,实施体验营销,通过切身体验,在受众心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体验营销策略组合主要是以消费者需求为目的出发,充分激发消费者感官体验。“众行中国”的七季试驾活动中,消费者不仅能切实的体验到众泰T600的驾车感受,还能在自驾游的旅途中观赏到旅途绝妙的美景、品尝到地道的特色美食、呼吸到乡间清新的空气、聆听到夜晚宁静的天籁之声,同时还能让人们远离喧嚣嘈杂的城市,放松心情,减轻平时的工作压力。这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可以让试驾员们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购买的欲望也进而被激发。(1)视觉:超级试驾员们用“视觉盛宴”来形容第一次与众泰T600的邂逅,用“简直太棒了”来赞扬车内的全景电动可开启天窗;(2)听觉:超级试驾员们用“最大的惊讶”、“扎实的隔音”、“静音效果控制很好”来赞美众泰T600的静音特点;(3)嗅觉:在“众行中国”的试驾游中,车内置有负离子空气净化系统和花粉过滤器在嗅觉对于试驾者们也是有着别具一格的吸引力;(4)味觉:超级试驾员们在试驾旅行中可谓品尝了大半个中国的美食,比如第一季丝绸之路的西安特色小吃、第二季高原行的云南民族美食、第三季问茶之道的茶都香茗、第四季海南行的热带风味水果等;(5)触觉:超级试驾员们用“握感很不错”、“软硬适中”来形容众泰T600的触觉舒适度。

  众泰T600通过“众行中国”试驾活动,培养了超级试驾员“细腻”、“深刻”、“释放心情”的情感。

  在自驾游的试驾过程中,最能给消费者带来想象、联想、思考空间的就是消费者真真切切驾驶的汽车。例如,在第七季活动中,一位试驾员这样分享:“经过了这次的众行中国试驾活动,我对众泰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我认为国产汽车开始关注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努力的找到自己深的创新点而不是一味的抄袭进口汽车,汽车的外观和质量也改变了很多。”

  在“众行中国”中,首先,众泰通过在其官网上“预约试驾”的小窗,来吸引潜在消费者成为“众行中国”的试驾员;其次,“众行中国”的目的地也十分考究,例如丝绸之路、高原行、问茶之道等等,均是与中国文化和自然风光有关的特色景点,而非商业化的地区,无形之中增添了旅行的意义;最后,旅行的结束并不是“众泰之行”的句点,试驾员们还分别撰写了各自的试驾旅行游记,刊登在“众行中国”的官网主页上。不仅如此,众泰还特别邀请了汽车之家知名的论坛博主参与“众行中国”试驾游活动,并且知名试驾员会在汽车之家论坛刊登其旅行游记。此举不仅可以吸引这些知名论坛博主的粉丝们关注“众行中国”系列活动,也可以让浏览众泰官网和汽车论坛的网友们进一步了解“众行中国”。

  每一季“众行中国”的主题设计既指明路线,又隐喻文化和环境,同时关联众泰T600的性能,还塑造了品牌的“人格”特征。第五季“畅游青海”,以更复杂和严苛的“世界屋脊”环境为品质背书。

  试驾活动使消费者在亲身使用过程中,更清楚直观地了解了汽车的特点;同时,不同于常规试驾,它又是一种充分考验汽车性能的场景化试驾体验众泰将试驾地点选在了青海、西藏、海南、罗布泊等不同地区并冠以不同的主题,力图创造出不同的场景。这项独具特色的试驾体验活动使消费者对企业以及车型都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其次,通过“众行中国”自驾游的体验方式建立起与顾客的情感维系。在众行中国的旅途中,众泰为试驾者做好了种种贴心周到的安排,包括规划路线、安排饮食和住宿、组织团队活动等等,给试驾者留下了难忘的驾车体验,这无疑能吸引每个爱车爱生活的消费者。

  众泰通过“众行中国”系列试驾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设计,带领消费者穿梭于不同场景之中。“众行中国”第一季主题为再走丝绸之路,营造了一种重温灿烂文化的场景。第二季主题为高原行,试驾者探访了泸沽湖,感受了高原的民族情的场景。第三季主题为问茶之道,营造了从黄山出发,历经武夷山,最后探访福建茶文化场景。第四季为海南行,带领试驾者感受了南国风光,体验阳光沙滩这样的惬意的场景。

  为了实施好事件策略,“众行中国”在活动前进行了充分地消费者调研与活动定位。这些特性,都在“众行中国”的系列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首先,“众行中国”的活动是探究汽车性能及试驾地文化之旅,不同于普通的试驾活动,它更像是一场自驾游活动,与消费者自发性游玩的需求相契合;其次,汽车的安全性、配置都可以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路况下的试驾得以充分了解;最后,驾驶的乐趣也可以通过试驾者的感受有所参考。此外,每个季度的不同主题调动起试驾者的不同情绪,一带一路、问茶、探险这些关键词是试驾活动事件的概括,也无一不吸引和刺激着试驾者的感官,使其充分感受到活动的特别设计。

  “众行中国”每一季试驾之旅都有独特的主题,通常会将试驾地区的地域特色与时下热点有所联系。例如,第七季主题为“勇闯罗布泊”,众泰T600运动型SUV驶入无人区,使热爱运动和冒险的自驾游爱好者充分地融入其中。

  众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与宣传手段。首先邀请记者、媒体试驾,将试驾日志通过连载的形式在汽车论坛、社交网络或是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上,每日更新、图文并茂,吸引力许多汽车爱好者。数字时代,网友可以在汽车之家、太平洋汽车等各大国内大型汽车论坛上搜索到“众行中国”的相关试驾体验日志,也可以通过手机登录社交网络浏览超级试驾员的试驾体验。此外,最新一季的“勇闯罗布泊”更是拍摄制作了活动短片在网络上,以旅游纪录片的形式将沿途风貌、汽车性能、驾驶感受记录下来,观赏性更强。

  2014年开始,“众行中国”活动以丝绸之路开展第一次“众行中国”体验试驾活动;2015年再从厦门到杭州体验茶文化,之后南下海南岛、勇闯罗布泊等,无论是寒冷荒原地带还是酷暑山海陆地,众泰众行中国活动为T600在不同属地、环境下的驾驶体验,纵横中国画出完美版图。“众行中国”活动至今已举办7季,通过不同的主题,试驾者有机会在不同路况的地区中行车。结束后,参与体验的消费者或媒体纷纷在汽车论坛或社交网络上分享试驾体验,将自己的感受传播给数以万计的读者。可见“众行中国”活动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地点上、传播对象上,都做了很好的延展。

  媒体的发展一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媒体的呈现方式也从单一向复合型转变,传播方式也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变化,新科技的应用为传统媒体的出版形式与传播方式带来新机遇。图像识别、4G网络、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纸质期刊变成复合型媒体成为可能,同时新技术也是提升期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纸质期刊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二维码技术、AR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移动社交媒体等,实现了纸质期刊与数字媒体的有机融合,尤其是AR技术的应用,不需要依托专用的穿戴设备,利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AR专用App,就能实现纸质媒体与图像、视频和三维模型的融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和随时随地的内容阅读行为,已经成为新的阅读习惯。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的变化,使得图像传播与短视频越来越受欢迎,这是读者碎片化与浅阅读的体现,也加速了传统媒体市场份额的下滑。AR技术集图像、视频和三维模型于一体,这种新颖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不仅深受读者欢迎,也让部分期刊尝试利用AR技术提升内容传播效果,拓展期刊的出版方式。全球首本AR杂志《摄影之友》通过幻境App扫描期刊封面,使读者可以通过图片、动画、音乐和视频获得传统纸质期刊无法提供的多维感官体验,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导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告市场则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率。数字化营销传播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移动终端的普及。2017年,中国移动用户已经超过13亿,广告主的预算已经从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以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广告投放为主转变,移动化、智能化和互动性强的广告投放成为广告主的首选。2017年,全国广告经营额为6896.41亿元,同比增长6.3%,但期刊广告市场却不断下滑,部分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广告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很多国外知名期刊停止纸质出版。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告却增长强劲,这说明普通期刊广告已经不能适应广告主的营销需求,传统纸质期刊的数字化融合已经成为期刊发展新方向。建筑类期刊属于行业性媒体,其读者大多是掌握专业技术且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人群,愿意接受新的技术和媒介,这为期刊AR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国外AR技术在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呈增长趋势,具有敏锐商业嗅觉的期刊已经开始尝试使用AR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外期刊AR出版主要是内容阅读与广告推广,AR技术不仅丰富了杂志的内容,而且拓展了杂志的阅读方式,成为商业期刊出版的新热点之一。图2是2016年5月美国《纽约客》刊登的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家ChristophNiemann的作品,读者使用AppUNCOVR扫描图片后,就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观看封面上的女士乘坐地铁跨越城市,直观地体验城市中穿梭的行人和车辆。《》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AR文章,读者可以通过三维形态观看运动员的运动细节,同时还有文字讲解和运动轨迹、方向与路线,增强了读者阅读的感官体验。法国时尚杂志ELLE的好莱坞女星特刊中,读者通过扫描杂志女星封面便可以载入事先录制的8个采访视频,实现了阅读内容的延伸。2018年1月5日,美国《时代周刊》制作AR封面,读者扫描杂志后可以观看比尔盖茨发表讲话的一段视频,由此纸质期刊变成了融媒体。

  相对于其它行业期刊,建筑类期刊市场化程度普遍较高,无论在品牌建设还是市场经营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纸质期刊在新传播方式与出版技术环境下,利用新出版技术实现媒体融合发展,是建筑类期刊出版的新方向。建筑类期刊通过引入新的出版技术,可有效提升其文章内容,增强读者阅读体验。对比国内83种建筑类期刊,发现新技术应用明显滞后于媒介发展。

  建筑类期刊涵盖范围较广,从期刊出版的学科定位来看,主要分为建筑设计、建筑设备、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建筑教育、建筑艺术等。除了几种纯学术研究的建筑类期刊外,建筑设计、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建筑期刊均能够获得较高的广告收入,其发行量和阅读量也较高。例如:《建筑学报》能够长期获得建筑材料、设备、设计院等广告主投放;《暖通空调》2018年第2期获得格力、海信等建筑设备广告商的广告投放;《建筑结构》2018年第4期获得探索者软件、通正铝结构等广告主投放。从建筑类期刊广告技术的应用来看,基本上以传统的出版形式为主,对新的出版技术应用较少。笔者于2017年5月统计了83种建筑类科技期刊的广告技术应用情况,发现建筑类期刊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是二维码,封面和封底的二维码使用率均为21.69%,新技术应用明显滞后于其它市场化程度高的期刊,如《消费电子》引入AR技术后,率先成为全球第一本电子类AR消费杂志,其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在以互联网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跨媒体融合成为发展新机遇。从所统计的中国知网收录的83种建筑类期刊来看,大多数期刊重视跨媒体融合,但主要是依托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其中运营较好的有《建筑学报》的微信公众号,其2018年1月16日题为《建筑学报董功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2018年第1期》的推文阅读量为21094次,对于学术类期刊原创文章来说,《建筑学报》的跨媒体融合发展效果较好。图3为“建筑学报”微信公众号自定义菜单栏,功能涵盖了期刊导读、精彩文章和作品推荐、微店、投稿等。据统计,大多数建筑类期刊开通了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但其社交媒体运营水平低,仅作为纸质期刊的文章转载或者期刊目录使用,未能发挥预期的跨媒体融合效果。建筑类期刊还没有将当前日趋流行的AR技术用于期刊内容编辑与广告营销中。

  建筑类期刊包括建筑设计、建筑设备、建筑材料、建筑艺术、建筑结构、建筑教育等类别。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类期刊需要大量图片展示文章内容,因此建筑类期刊普遍印刷精美,不少建筑类期刊采用彩色图文印刷,但现有建筑类期刊的出版技术仍以传统纸质出版为主。建筑类期刊的文章在论述案例时,常需要利用插图的方式进行说明,以便生动、直观地阐述文章内容,由于平面插图不具备动态和三维特性,不能很好地将建筑设计案例和建筑结构进行全方位展示,也不能多角度进行观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章内容的表述。从建筑类期刊的行业特点与出版需求来看,加强与新技术的融合,引入新的出版技术,对提升建筑类期刊内容传播形式、促进建筑类期刊新技术出版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筑类期刊尝试与新出版技术融合发展。

  期刊的广告营销基础主要来自于期刊的行业定位、期刊发行量、阅读人群结构与数量、上下游产业链等。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建筑设备厂商,或是建筑学术研究方面,涉及的科研院所、高校、设备厂商、建筑材料等相关行业与单位众多,相对于其它行业期刊来说,建筑类期刊的目标广告市场可开发潜力大,市场化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市场营销基础,能够获得建筑设计院、暖通空调设备、建筑材料、设计软件等诸多行业的广告投放,广告费成为建筑类期刊的重要收入来源。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全面普及的情况下,还没有建筑期刊利用新技术拓展期刊广告的形式,提升期刊广告业绩。建筑类期刊的广告形式主要以传统的平面广告为主,广告形式主要是封面、封底等图片硬广告,以及专题策划的软性广告,大多数期刊广告在封面和封底,部分经营较好的期刊单期能够获得超过10版的广告投放[10]。

  跨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发展的新趋势,这种融合不仅是出版形式的融合,也会为出版模式与广告营销带来新变化。对建筑类期刊来说,积极引入AR技术,将对其出版模式与经营带来变化,AR技术能让纸质期刊具备平面、立体、影视、音频等多重展示方式,成为全新的融媒体期刊。

  AR技术在期刊出版中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部分市场嗅觉敏锐的杂志已经开始尝试通过AR技术提升杂志的阅读体验。在国外,《时代周刊》和《纽约客》借助于AR技术,极大拓展了纸质杂志的阅读空间,而国内的《消费电子》《今日重庆》《摄影之友》等杂志已经开始将AR技术引入到纸质期刊的出版中,可以展示推广的产品,也可以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AR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期刊出版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适应传统媒体向复合型媒体转型发展的趋势,也能够满足建筑类期刊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新颖的阅读与互动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期刊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类期刊的出版模式。AR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将期刊静态图像转变为动态画面,将有限的纸质版面扩展到广阔的数字空间,还能够加载图片、视频、音频和三维文件,无论从传播内容上还是互动体验上,都能满足读者阅读习惯改变对纸媒转型的要求,期刊利用该技术将能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媒体。因此,建筑类期刊应重新定位AR技术的作用,从跨媒体融合发展的高度引入新技术,积极尝试通过AR技术来提升期刊内容编辑和广告经营水平,而不仅是将AR技术作为建筑类期刊纸质出版的补充。

  在数字传播时代,读者对感兴趣内容的阅读并没有减少,只是从传统的纸质阅读转向了数字化的移动阅读,而且主要借助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获取资讯。建筑类期刊AR技术的应用,将利用复合型、互动化的手段来呈现期刊内容,用全新的阅读体验来满足读者需求。建筑类期刊具有AR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出版需求,无论是在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和建筑设备领域,还是建筑施工方面,都需要用大量立体图片或背景资料介绍来体现文章内容和研究创新之处。传统的纸质出版受制于出版形式与技术手段,无法将三维空间或结构通过平面方式进行展示,给读者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在AR技术支撑下,杂志中的建筑设计案例、施工结构与新材料、新工艺等都能够得到直观的展示,而且能够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翻转和观看,使读者的阅读体验有了质的提升。由于建筑类期刊文章的作者大多为建筑设计师、工程师和相关领域研究者,他们均具有较好的三维结构绘图能力,或所研究的大多数案例均为实际建筑作品,已具有现成的设计图或三维模型,具备转换成AR三维互动展示的基础,可以极大地减少技术门槛和建模工作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AR技术的引入并不会给编辑或作者带来太多的工作压力。此外,通过AR识别软件的网络数据加载,读者可在阅读中调取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背景资料、音频、视频等,极大地延伸了纸质期刊的阅读空间。

  构建期刊的广告盈利模式,是确保期刊运营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是期刊大国,但不是期刊强国,期刊广告营业额占全国主要媒介广告市场份额较低,总体市场竞争力有限。在以互联网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媒体冲击下,期刊广告市场原有的盈利模式已被颠覆,亟待通过跨媒体融合或新技术来构建期刊广告的盈利模式。相对于其它纯学术期刊或行业性期刊来说,建筑类期刊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营销基础,能够保证一定的广告投放量。然而,随着媒体变革的不断深入,读者的阅读媒介从纸质媒体转向新媒体已经是不可逆转的现实,若建筑类期刊继续刊载传统的平面广告,其广告的曝光度和阅读量将显著减少,这就意味着广告效果将无法得到保证,从根本上影响了广告主的媒体投放选择。利用新技术来开发新的广告形式并提升广告传播效果,将成为建筑类期刊经营的重要工作。建筑类期刊利用AR技术优势,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期刊广告或者图形,实时加载图片、视频、音频和三维模型的方式呈现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广告,延伸企业品牌或产品广告信息,吸引读者阅读,从而构建新的建筑类期刊盈利模式。根据建筑类期刊的办刊定位可以重点开发以下形式的AR广告。(1)产品或商品类广告。在封面或者内页中,利用AR技术实时展示广告产品,加强对广告产品的认知度。(2)品牌形象广告。借助移动媒体的音频和视频广告形式的拓展,加载品牌的广告信息,用多感官的方式传播企业形象。(3)招商招聘广告。招商招聘广告是建筑行业普遍需求的广告内容,这类广告利用AR技术,能够让单纯的图文展示变成互动性的体验。(4)会议营销广告。利用建筑类期刊的行业影响力,可以拓展会议营销的广告形式,使用AR专用App扫描会议信息,可通过互动性极强的广告形式来传播广告内容,展示会议相关信息和广告主的品牌信息。

  建筑类期刊的AR技术应用,本质上也属于跨媒体融合,对编辑出版与运营的专业人才要求相对较高,除了原有的期刊编辑、美术编辑、广告经营团队外,还需AR技术设计人员,一般来说包含AR技术相关的工程师,以及三维建模和影像剪辑专业人员。专业的编辑与运营团队是建筑类期刊实现与AR技术融合转型发展的基础,虽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着资金缺乏和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但从媒体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是必不可少的。从期刊的AR应用现状可以看出,AR技术与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体验营销,但发展前景较好。对于经营实力并不是很强的建筑类期刊来说,组建专业的AR编辑与运营团队有一定的困难,现有编辑与管理团队在AR技术的应用上不能实现共享,新增相应的人员将增加运营成本,这也是很多期刊尚未引入AR技术的原因之一。建筑类期刊引入AR技术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前期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解决:(1)根据选题策划与广告主的需求,与高校设计类相关院系产学合作,借助高校师生的创意、技术和设计优势合作完成相应的AR内容设计;(2)采取技术外包的方式,杂志社根据广告主的需求,选择与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公司合作,完成相应的AR内容设计。技术外包的合作方式相对于高校产学合作,所需要支付的费用更高,但外包公司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其技术更有保障。选择何种合作方式最终取决于杂志社的技术要求和成本预算,从长期来看,充实自身的AR技术设计与运营团队才是杂志社转型发展的保障。

  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是在完成专业大类基础必修、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必修课程学习之后,学生选择《零售营销实务》、《网络营销实务》、《物流运营实务》课程模块之一,学习市场营销的专项能力,深入企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或进行零售营销、或进行网络营销、或进行物流运营的实践训练,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营销状况,选定毕业论文题目,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毕业环节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集中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面向职业的模块化的综合实践项目为载体,贯通毕业环节,着重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两次(2011学年/2012学年)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现行的集中实践课程评价并不高①,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不连贯、体系不完整、环节不清晰、检测不落实、绩效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学生质疑课程,如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与理论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如集中实践课程实施环境与路径的延展和拓宽,如集中实践课程过后接续立项“实务专题”论文等具体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实施AOL体系,引领市场营销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创新。AOL是一套规范、完整的学习质量保障系统,其主旨内容包括建立课程理论学习目标和能力养成目标;校准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相符合;设置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与课程目标相匹配;收集、分析、公示课程评价资料,发现课程教与学存在主要问题;拟定课程教学改进方案,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市场营销专业秉承AACSB“目标驱动、质量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依托AOL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创新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建立集中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设置课程学习目标,拟定课程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效果评价,保障课程持续进步,从而使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可测、教学绩效显现。其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

  课程学习目标需要描述该课程所期待的学习成果,当课程结束之时,学生能够知晓达到什么样知识水准、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课程学习目标引领课程学习内容、引发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决定课程的评价形式,导向课程的绩效成果。因此,课程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决定,并将学习目标诠释为可以观测、可以考量课程绩效的评价标准。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其学习目标分解为四个层面:一是了解、熟悉营销职场环境;二是在工作环境中逐渐养成专业素质、练就专业能力;三是凭借素质和能力掌握专项职业技术;四是能够发现工作现场实际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四个层面学习目标表明课程学习的渐进过程,其各自对应的观测点反映课程学习的直接目的。

  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之后,需要清晰课程内容,同时变革、转换课程学习方式和方法,使之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学生需要选择专业模块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在工作现场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学院任课教师每周1次组织讨论营销实际问题;企业指导教师每周1天讲授营销专项能力。网络营销课程模块包括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课程内容;物流运营模块包括库存管理、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内容;零售营销课程模块内容包括零售营销、广告学、推销技术学等课程内容。学院任课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工作现场的情况,选取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进行授课,从而形成“边干、边教、边学”的教学模式。

  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方法需要检测,即进行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估。检测形式分为独立检测和非独立检测:课程独立检测形式,即运用标准化的检测形式了解学生知识汲取和能力养成是否具有成效,如会考等。课程非独立检测形式,即根据课程性质,运用特定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理论知识积淀和专业能力积蓄的成果。检测规则一般是设计3-5项课程检测构面,如个人/分组的专题书面报告等,构面不易过多,以免操作的繁杂,针对每一项检测构面,设计3-4个评价等级标准,並加以文字描述。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开始采用学院统一规制的、标准化的书面实践报告形式《学生校外实习手册》进行课程检测,其中设计了三个检测构面:实践过程检测评价人即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所占成绩比例30%;实践报告检测评价人即实践课程任课教师,所占总成绩比例30%;实践课程汇报检测评价人即专业教研室,所占成绩比例40%。

  课程检测完成以后,任课教师撰写课程监测分析报告和课程小结,其相关成绩、资料需要送交专业教研室进行讨论,结果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学习相关资料的收集是系统的、循环往复的,能够说明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持续进步。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从过往的检测成绩来看,全班学生55人,平均成绩76分,分值呈现正态分布。从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课程评价并不高:学生认为,课业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各成体系、相互脱节,面对职场中错综复杂的营销问题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运用理论架构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随时能够得到任课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认为,课业的理论教学没有形成贯通脉络,且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融合;企业认为,课业的实践教学关于综合性、系统性的专业训练相对较少,且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理论架构引领和规划。营销专业教研室对课程进行了反复讨论,学院统一规制的实践课程检测形式适用于经管类各专业,但是对于考量、评估营销专业的课程绩效有些简单和片面,仅凭借《学生校外实习手册》的三个检测构面,不能够充分表明集中实践课程在营销知识学习和营销能力演练的连续和完整特征,难以达到学习目标的四项要求;同时,每个检测构面都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难以清晰佐证课程绩效与成果。因此,需要瞄准课程学习目标,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组织形式、检测形式等做出改进。

  课程持欧亚体育续改进,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拟定课程持续改进的方案和策略,上报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备案:或调整学习目标,如完善课程学习要求、改进教学文件收集机制、改变课程检测方式等;或调整课程设计,如新增必修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时间、重新规定先修课程等;或调整学习内容与方法,如采用案例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增添教学实验室、应用现代咨询技术扩充学习资源等。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其持续改进的方案和策略:一是规整课程学习目标。强调集中实践课程在专业能力训练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学生通过对营销工作现场的体验,对企业营销模式进行观察和认识,为选定实物专题毕业论文奠定基础,为后续的职业生涯创造条件;二是改变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集合专业任课教师成立课程教学团队,在学生深入企业完成课业学习期间,借助网络学堂延伸课程理论教学,即实习过程的疑问、困惑在网络学堂的“讨论版”与专业教师进行对话、沟通;教师针对学生营销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定期公布营销专题,在网络学堂“论坛”进行专题讨论;专业任课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在网络学堂“课程链接”为学生提供营销实践的信息资料,定期公示实物专题论文研究方向,供学生参照;教师借助网络学堂“课程信息”放置学生的课业体会和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及时分享、汲取营销实践经验;三是改进课程检测方式。集中实践课程采用全方位、跟进式、预见性检测形式,设计三个检测构面:课程理论学习检测,即专业任课教师团队针对营销实际问题,共同提出营销专业课程群的“联动大作业”命题,要求学生以课程论文的形式予以完成,每位教师立足本专业课,分别评价论文成绩,评价标准为五个等级,所占课程总成绩比例30%。课程实践学习检测,即包括企业评价,实践指导教师评价,实践日志评价和总结评价,评价标准为五个等级,所占课程总成绩比例30%;课程理论与实践交互学习检测,包括网络学堂“讨论版”栏目实践问题对话次数;“论坛”栏目营销专题发言次数;“课程链接”栏目阅读营销信息资料次数和提交实物专题论文题目的认同度;“课程信息”栏目,展示集中实践课程成果次数及点击率,上述检测内容评价标准为三个等级,所占课程总成绩比例40%。

  AOL贯彻与实施的核心精神是绩效责任与持续进步。所谓绩效责任是指课程目标鲜明,所传授的知识与能力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吻合,且详细规划凭借怎样的形式和路径实现目标;所谓持续进步即通过课程检测,考量学生学习成果,提供学生学习信息反馈,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课程改进策略,持续提升课程质量,且表明给学生带来的深刻影响。市场营销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果,学生进步明显、获得校内外的肯定。市场营销专业集中实践课程引用AOL系统解决“教学节点”问题,以营销知识体系为起始、以营销职业背景为依托,整合内容、梳理环节、归纳流程、提炼要素、摸索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一要整合理论课程模块与集中实践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和贯通;二要完善校外实践教学环境,密切“政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校企合作”的推进策略及实施路径,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三要以营销职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实务专题”毕业论文的类型和要求,为学生就业疏通路径。为此,即要完善课程教学环境、改善课程教学设施、搭建课程教学支撑平台。

  建立一支“二元化”的课程教学团队,即有高学历、双师型的专职教师;又有具备营销理论和营销经验的兼职教师(约占教学团队50%)。教学团队要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健全的运行机制,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研究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教学团队强调“复合型”的执教能力,既擅长学科研究,也擅长社会活动,更擅长执教育人,专职教师每人每年至少或承担1项专业纵向课题研究,或承担1项行业委托、政府委托横向课题研究,并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研究题目或毕业论文题目。拥有一支高学历、双师型的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备营销理论,同时具有营销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创新课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定位教师的作用、职责及其工作业绩的考量形式,确立教师指导实践课程的原则;定位学生的任务、职责及其实践成果的考量形式,细化以小组为单位或者以个人为单位的课程检测标准;定位企业的权限、职责及其合作效果的考量形式,验证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和程度。只有持续改进集中实践课程的检测与评价方案,才能显现课程绩效、表现专业责任。

  依托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及企业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实践教学领域,协调“政产学研”横向联系,建立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的联动机制:积极接收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定向培养,明确毕业生就业方向、疏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带领学生参与政府部门的委托项目、参与企业营销委托项目,提升营销专业的社会效用。只有通过“政产学研”横向合作,不断开发集中实践课程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实践教学特色,才能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因应时展和行业需求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毕业设计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为例,针对毕业设计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尝试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套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战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中国经济和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广告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四年专业理论学习一次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全方位检验,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毕业考核重“论文”轻“作品”,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考核仍然是以论文为主,学生作品创作能力的考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较低,与广告行业实践严重脱节;三是指导教师队伍主要是以偏重理论教学的学院派教师为主,缺乏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专家的参与;四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甚至是共用一套模板,采用同样的评价指标,而没有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毕业设计作品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于2008年,在2018年之前,一直是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但是,随着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采用毕业论文考核形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取单一的、学理性的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及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实训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从而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市场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迫切需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改革,有助于更好地对接行业市场,推动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广告实操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突破口,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是适应数字化时代中国广告事业发展的需要,克服单一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的弊端,结合广告学专业的特点和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灵活、具有可操作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调整和优化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推动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制的实操训练和团队合作,对大学期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进行全面有效的总结和提升。

  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广告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广告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采取分阶段、渐进式的改革思路。第一阶段:以毕业论文为主、毕业设计为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形式完成毕业考核,鼓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部分学生创作广告作品完成毕业设计。第二阶段: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要求学生按照真实企业或品牌提供的命题策略单,以个人或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鼓励学生真题真做。除了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之外,其他广告学专业学生一律要求做毕业设计。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例,有资格参加毕业考核的学生共有69名,其中,有85.5%的学生(59名)选择做毕业设计,有14.5%的学生(10名)选择做毕业论文。第三阶段:全面实施实战型项目制毕业设计方案。要求所有广告学专业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这一毕业考核方式。学生自行组建团队,自行联系广告客户并获得相关项目,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同时邀请广告客户代表参加学生毕业设计答辩会的评审工作,学生面向广告客户进行现场提案。

  2019年4月,创建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工作目标是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拓展专业素养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积极对接广告业界,促进产学研结合,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以及课题项目研究等方面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指导教师团队主要由广告系的专任教师组成,学生团队则是以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主,同时吸收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三个专业学生的加入,学生成员约60余人。自工作坊成立以来,工作坊教师指导2016级、201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创作完成了《连花伴青春——连花清瘟公益营销策划案》《爱可疯狂,安全至上——杜蕾斯校园营销策划案》《可比克品牌营销策划案》《卡尔顿新品推广策划案》《在逃公主——名创优品新品营销策划案》《大冒险家——达利乐虎校园营销策划案》《小膜仙探险记——膜法世家校园营销策划案》《愈见“快克”,守护天使——快克校园营销策划案》《京东便利店营销策划案》等20余件毕业设计作品。另外,依托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这一平台,工作坊师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公益创意大赛、时报金犊奖、海峡两岸公益广告大赛等省级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123个奖项。

  2019年,为了规范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提高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方案(试行)》。该方案明确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采取“创作作品+创作报告”的方式,由个人或组建团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作品形式为广告营销策划案。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指导与考核。同时,基于广告行业的需求和广告学学科专业的特点,从选题来源、作品标准、作品类型、创作者人数、创作报告等方面对毕业设计提出具体的要求。1.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符合专业性、新颖性、实战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选题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原则上应尽量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选题来源包括学生自己联系的项目命题、教师推荐的项目命题以及选题当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平面公益广告大赛暨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等全国性学科竞赛所提供的项目命题。在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毕业设计作品等材料时需要附上详细的毕业设计项目命题策略单。2.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内容(1)毕业作品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毕业作品,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2)创作报告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创作报告,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创作报告主要是从创作的背景和意义、作品阐释、创作的过程、创作心得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3)毕业答辩考核:毕业答辩以现场提案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由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教师根据学生答辩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3.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是保障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中,针对毕业设计所涉及的毕业作品、创作报告和毕业答辩等三项考核内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策划案作品的评审主要是从作品的结构、内容、装帧设计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一份完整的策划案作品,大体上包括内容提要、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提案、创意设计执行提案、媒介投放提案、广告费用预算等六个部分,各部分所占的分值如下表所示。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参照以下三部分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指导教师成绩(占40%)、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40%),以上三个评分均以百分制记分,然后按规定折算成五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分的总成绩。

  基于广告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除了《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电脑图文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影视广告创作》等实践课程之外,增设《广告全案项目实训》课程,旨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广告营销业态和广告传播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增设《数字营销》《计算广告学》《人工智能与媒介文化》等课程。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考核采取论文和作品并行的方式,但以创作作品完成毕业设计考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广告学专业学生的选择。而且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创作毕业设计作品将会成为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主流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符合数字化时代广告业发展需要的广告人才和提高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设计的开展宜让学生直接面对市场,与客户直接沟通、联系,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实现客户的市场目标,进行实战练习。按照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产教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突出实战性,积极对接市场,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真题真做”。同时,把这种实战性较强的实践实训贯穿于平时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对于广告学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平时的实践实训,积累作品创作的经验,不断提升作品创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将来完成毕业设计考核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果能够通过毕业设计,在学校教育和实际的就业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必然能够造福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也能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大学教育的初衷。目前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缺乏创造性,不符合实际需要,这恰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初衷。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方法,以河南省内四所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研究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据调查,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大多是老师出题,学生选题。而这些题目往往是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或是根据广告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出的题目,这些选题通常理论性较强,缺少实践。因此,学生在接受毕业设计任务时,他们不仅难以把握论文选题研究的框架和思路,也很难通过毕业设计学到知识。

  通过对我校广告专业毕业选题分析,笔者发现:首先,不少选题为概括性题目,如“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其次,题目理论性强,如“有限传播理论在当前网络广告环境中的应用”;再者,选题多年重复,不仅缺乏创新,也缺乏应用价值,如“植入式广告”论题;最后,许多老师在提供选题时,范围过大,这使学生往往摸不着方向。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86.7%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题目理论性过强,并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不利于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大多是一篇论文,外加一篇专业外文翻译。仔细考量,作为实践性最强以及与社会发展最密切的广告学专业,仅仅通过一篇论文来衡量学生四年所学,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体现不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广告学专业的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广告媒体策划等实践课程,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必须包括对这些实践知识的运用。因此,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体现出学生四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客观、科学的评估。这也助长了后期学生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不正之风。

  据调查,70%以上的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在第7学期,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时间都集中于第8学。

020-888-8888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