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来看,4P侧重于早期营销对产品的关注上,是实物营销的基础,而7P则侧重于后来所提倡的服务营销对于除了产品之外服务的关注上,是服务营销的基础。
体验营销通过看、听、用、参与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重新定义、设计的一种思考方式的营销方法。
我们从解决温饱问题,到积累物质财富,最后走向追求生活的品质。当代人们对于精神生活是越来越重视,体验恰好是满足这种需求的经济提供物。消费需求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从实用层次转向体验层次。
互联网的诞生,意味新时代的到来。虚拟世界带来的体验是真实世界不能提供的,人们对于新奇体验的追求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相关体验将更为看好。
这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体验才是购买行为与品牌经营的关键。
高效的生产体系和制式化生产,必然导致行业内的产品和服务有着趋同的效应。如果服务提供方不能找到创新点,做好个性化服务,突出自己的独特优势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知觉体验即感官体验,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等知觉器官应用在体验营销上。
星巴克在味觉和嗅觉体验方面是公认的卓越,从生产地的精心挑选到制作工艺的精益求精。星巴克只会采集世界上最顶级的咖啡豆——阿拉比卡咖啡豆,并且用C.A.F.E方法确保质量合格。收集顶尖材质只是酿成精品的第一步,只有在星巴克“咖啡哲学”指导下的烘焙,才能将咖啡的香味、醇度、酸度、风味发挥到最佳。当你在品味咖啡的时候,咖啡豆上的成分转化成芳香油,一种细微的可可微苦将在唇齿间久久萦绕,咖啡的醇香不自觉吸入鼻中。
当然,星巴克的优质体验不仅体现在咖啡中,也能体现在听觉、视觉之中。舒尔茨曾经评价:“星巴克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
每一家星巴克的选址都是精挑细选的成绩,配合应景的音乐能最大程度的为顾客提供听觉盛宴。星巴克注重视觉和触觉共同享受,在地板的材质上坚持使用木地板,给顾客一种沉稳、大气、有格调的气质。
思维体验即以创意的方式引起消费者的惊奇、兴趣、对问题进行集中或分散的思考,启发人们的智力,创造性地让消费者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思维体验本质在于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星巴克在思维创新层面作出了很多不同的思考。
2004年,星巴克首在美国提出:“赏乐咖啡屋”服务,每位消费者可以花费九美元挑选七首自己心爱的音乐,为自己提供精细化的个人定制服务。
星巴克不仅生产咖啡的产品,更是借着品牌优势推出了咖啡垫、咖啡杯等产品,甚至有自动磨咖啡机。这能大大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为其在消费过程中注入一种全新的体验,可以增加顾客粘性。
为了扩大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选择定位新的目标市场。把部分的注意力放在销售低端产品上,比如销售低端速溶咖啡,能够较好宣传品牌优势。此外,星巴克也有在杂货店中出售袋装咖啡产品。
星巴克将依托饿了么配送体系,正式上线外送服务。同时基于盒马以门店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体系,共同打造星巴克“外送星厨”。
行为体验指通过增加消费者的身体体验,指出他们做事的替代方法、替代的生活形态与互动,丰富消费者的生活,从而使消费者被激发或自发地改变生活形态。
上个世纪90年代星巴克率先将第三空间概念引入咖啡店中,文化、精神和环境的体验是星巴克定义第三空间的核心所在,以这种非家非办公的中间状态抢占了消费者的第三空间。许多人把咖啡厅作为家和工作间以外最佳休闲去处,或是和朋友交流的据点。咖啡馆作为一个有情感的室内空间,无论是层高和大空间感明显的韩式设计,还是开放半开放式的室内空,无论是美式工厂风还是性冷淡的北欧风,未来的咖啡馆会拥有更多的设计元素,目标都是一个——这里永远会是一个可以有人陪伴或者独自享受生活的第三空间。
星巴克的品牌定位的创意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 、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
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麦尔维尔的读者群并不算多,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没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是不可能去读《白鲸》这部书,更不要说去了解星巴克这个人物了。
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在星巴克消费的消费人群都是有一定地位的白领或知识分子。
因此,我们逐渐形成提起星巴克就会产生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为了能在其中消费将不自觉的提高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形象。
情感体验是在营销过程中,要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创造情感体验。星巴克在情感体验层先消解抵触情绪,再宣传文化的策略。
在一个习惯喝茶的国度里推广和普及喝咖啡,首先遇到的是消费者情绪上的抵触。星巴克为此首先着力推广“教育消费”。通过自己的店面,以及到一些公司去开“咖啡教室” ,并通过自己的网络 ,成立了一个咖啡俱乐部,用“试点”的方式来普及咖啡文化。
星巴克的绿色徽标是一个貌似美人鱼的双尾海神形象 ,标识上的美人鱼像也传达了原始与现代的双重含义:她的脸很朴实,却用了现代抽象形式的包装 ,中间是黑白的,只在外面用一圈彩色包围。二十年前星巴克创建这个徽标时,只有一家咖啡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认可星巴克和其背后代表的美国文化。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视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服务员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 ,如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要求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同时,星巴克非常注重“注重 one at a time 的观念,强调在每天工作、生活及休闲娱乐中,用心经营“当下这一次的生活体验”。
3、你认为星巴克还可以创设哪些体验,使消费者更满足?请为星巴克设计符合当前环境的营销策略。
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内地180个城市开设了超过4,300家门店,拥有58,000多名星巴克伙伴。但是,仍有许多不足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发展仍不平衡,星巴克在东部等先开放地区和发达城市取得不错的绩效。中西部和不发达地区,星巴克并未成为潮流。
首先,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大众普遍重视产品的实用。星巴克的市场定位是推出中高端产品,尽管,有少量的低端产品售卖,却不是主流。因此,在消费水平不够的地区,不能很好的占有市场。
其次,地理位置和开放顺序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中西部地区和落后地区比较保守,接受新的文化的意愿相对较低,同时存在一定的文化排斥性导致星巴克的“咖啡哲学”不能顺利推行。
最后,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并非所有国民都有较高的素质。这对于星巴克的销售和形象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一,入职门槛较低导致员工素质层次不齐,这将使消费者不能很好体验到完善的服务。
其二,少数民众素质低,在星巴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德,导致影响了整体的形象。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只有到了近代,喝咖啡才逐渐出现,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渐渐普及起来。
星巴克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也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于是采取“试点”的方法,在一些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地方推行咖啡文化,在逐渐扩大影响后正式步入市场。
“咖啡文化”确实普及了,但无法替代和比拟已经随着岁月融入中国人民心中的茶文化。这意味着,市场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到了市场饱和阶段,进一步发展是很困难体验营销,那时候就是前景堪忧了。
星巴克推出的产品都属于中高端的产品,面向有小资情调的白领人群。扩大消费群体,是一个好的选择,可以加大品牌影响,也能增加营业利润。
但是,不应较多推出低端产品,这将拉低品牌的整体形象,不利于未来的发展。如果可行,应当多多推出靠近中端的产品,这符合中国目前的平均消费水平,可以切实扩大品牌的影响。
企业作为盈利性机构,追求利润是其最大的目标。但星巴克本身就属于中高端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其附带的体验价值更是不菲。但如果再提高价格,在中国的销售必将受到负面影响。
若降低价格将有机会能够进一步提高销售量,可以采取适当降低成本的方法。例如,在咖啡豆的选取上,不一定总是选择顶尖的咖啡豆,可以部分使用顶级的咖啡豆代替。在这个过程中顾客也有新的选择。
在中国,星巴克的“第四空间”指通过手机APP、微博和微信为主的各类社交媒体和消费者连接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途径来购买商品和了解星巴克的文化。
相信利用好互联网,进一步优化销售模式,线上线下同时使用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咖啡市场。
星巴克普遍采用固定通过电子邮件发新闻信,还可以通过手机传简讯,或是在网络上下载游戏 ,一旦过关可以获得优惠券,很多消费者通过这些行为将这样的讯息 ,转寄给其他朋友 ,造成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其实,星巴克可以更多与本土知名企业做好联名合作项目,提高在中国的影响力。
星巴克在中国地区的人员选拔其实欠妥,为了追求利润,很多不能称职的员工照样上岗,这将意味着顾客不能很好的享受到极致的体验,对于品牌形象有负面影响。
对于刻意打广告,星巴克一直以来都不想采取。星巴克可以创新的采取举办跟更多公益活动和产品发布会俩扩大影响。
星巴克的生产工艺非常优秀,有优质的原料供应区、成熟的运输流程、先进的烘焙工艺等等。
管理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对于文化的宣传,可以让消费者对品牌更加的有认同感。
一些非直接销售咖啡的餐饮企业,可能会将销售咖啡作为其中个别产品销售。如果对方发展势头优质或咖啡质量优秀,对于星巴克而言是潜在竞争对手。
虽然,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影响星巴克的销售,但是星巴克应当关注它们的发展动向,以便于及时应对。
把咖啡销售作为主业的餐饮企业,如:瑞幸咖啡、COSTA、上岛咖啡等知名品牌,将会和星巴克抢占市场份额,属于直接竞争对手。
星巴克应当优化细节欧亚体育,突出自己的品牌优势和个性化服务,用以在强大的竞争对手手中抢占市场份额!
星巴克并不是直接和咖啡产地的种植商直接交易,而是通过出口商交易。对星巴克而言,咖啡豆的品质至关重要,而且找到一个稳定的交易渠道不容易。
消费者不仅购买相关的咖啡产品,同时体验到极致的服务。星巴克应当更加注重于本土文化的融合,推出受当地人欢迎的产品,能够增强顾客粘性。
果汁、奶茶等替代品,这将会降低人们对于咖啡的关注度。这时候,加大产品的宣传和饥饿营销扩大销售量非常重要。